3、腎陽虛衰型
主要的癥狀有腰膝酸軟而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頭目眩暈,精神委靡,婦女宮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等等。
治療的原則是溫腎助陽補虛。中醫治療的藥方是右歸丸加減,熟地黃,制附子,肉桂以及山藥等等。使用的方法是用水煎服,每天可以吃一次,一個月為一個療程的樣子。
1.疼痛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常見的癥癥,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
直立時后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
一般骨量丟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老年骨質疏松癥時,椎體骨小梁萎縮,數量減少,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腰疹肌為了糾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縮,肌肉疲勞甚至痙攣,產生疼痛。
新近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亦可產生急性疼痛,相應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強烈壓痛及叩擊痛,一般2~3周后可逐漸減輕,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
若壓迫相應的脊神經可產生四肢放射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肋間神經痛、胸骨后疼痛類似心絞痛,也可出現上腹痛類似急腹癥。若壓迫脊髓、馬尾還中影響膀胱、直腸功能。
2.身長縮短、駝背
多在疼痛后出現。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松質骨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體的支柱,負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負荷量更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
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松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攣拘顯著。每人有24節椎體,正常人每一椎體高度約2cm左右,老年人骨質疏松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mm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6cm。
3.骨折
這是退行性骨質疏松癥常見和嚴重的并發癥。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后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
5.骨密度測量
由于人的年齡慢慢增長,年期的時候,骨折,骨頭發生過很多碰撞,骨質疏松也會引起骨折,人老化身體在扭轉,過度用力,日常活動中,受到外界的力量,發生骨質疏松引起的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