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突然的出現右下腹疼痛的現象,而且會有一種明顯的壓痛反跳痛的癥狀,而這些跡象表明可能是患了闌尾炎,而且很有可能是急性的闌尾炎。如果出現此類的癥狀,要及時的去醫院接受治療。但是,急性闌尾炎是怎么引起的,它的治療方法和預防方法分別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內容。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病,居各種急腹癥的首位。轉移性右下腹痛及闌尾點壓痛、反跳痛為其常見臨床表現,但是急性闌尾炎的病情變化多端。其臨床表現為持續伴陣發性加劇的右下腹痛、惡心、嘔吐,多數病人白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計數增高。右下腹闌尾區(麥氏點)壓痛,則是該病重要體征。
想要治療就要知道其發病原因,那樣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那么下面看下急性闌尾炎的發病原因。
病因
1.梗阻
闌尾為一細長的管道,僅一端與盲腸相通,一旦梗阻可使管腔內分泌物積存、內壓增高,壓迫闌尾壁阻礙遠側血運。在此基礎上管腔內細菌侵入受損黏膜,易致感染。梗阻為急性闌尾炎發病常見的基本因素。
2.感染
其主要因素為闌尾腔內細菌所致的直接感染。闌尾腔因與盲腸相通,因此具有與盲腸腔內相同的以大腸桿菌和厭氧菌為主的菌種和數量。若闌尾黏膜稍有損傷,細菌侵入管壁,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
3.其他
被認為與發病有關的其他因素中有因腹瀉、便秘等胃腸道功能障礙引起內臟神經反射,導致闌尾肌肉和血管痙攣,一旦超過正常強度,可以產生闌尾管腔狹窄、血供障礙、黏膜受損,細菌入侵而致急性炎癥。此外,急性闌尾炎發病與飲食習慣、便秘和遺傳等因素有關。
急性闌尾炎是一種耳熟能詳的疾病。很多患者在發病的第一時間,都能夠及時發現,唯一的區別就是有些患者無法判斷自己患有的是否是急性闌尾炎這種疾病,下面我們就來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急性闌尾炎的相關癥狀是什么?
癥狀表現
1.腹痛
典型的急性闌尾炎開始有中上腹或臍周疼痛,數小時后腹痛轉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階段為一種內臟神經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臍周疼痛范圍較彌散,常不能確切定位。當炎癥波及漿膜層和壁層腹膜時,因后者受體神經支配,痛覺敏感、定位確切,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臍周痛即減輕或消失。據統計70%~80%的患者有典型轉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少數病人的病情發展快,疼痛可一開始即局限于右下腹。因此,無典型的轉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闌尾炎。
2.胃腸道癥狀
單純性闌尾炎的胃腸道癥狀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痙攣而有惡心、嘔吐。盆腔位闌尾炎或闌尾壞疽穿孔可因直腸周圍炎而排便次數增多。并發腹膜炎、腸麻痹則出現腹脹和持續性嘔吐。
3.發熱
一般只有低熱,無寒戰,化膿性闌尾炎一般亦不超過38℃。高熱多見于闌尾壞疽、穿孔或已并發腹膜炎。伴有寒戰和黃疸,則提示可能并發化膿性門靜脈炎。
4.壓痛和反跳痛
腹部壓痛是壁層腹膜受炎癥刺激的表現。闌尾壓痛點通常位于麥氏MCBURNEY點,即右髂前上棘與臍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闌尾的這一體表解剖標志并非固定不變,它也可位于兩側髂前上棘連線中、右1/3交界處的LANZ點。隨闌尾解剖位置的變異,壓痛點可相應改變,但關鍵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壓痛點。壓痛程度和范圍往往與炎癥的嚴重程度相關。
5.腹肌緊張
闌尾化膿即有此體征,壞疽穿孔并發腹膜炎時腹肌緊張尤為顯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較弱,須同時檢查對側腹肌進行對比,才能判斷有無腹肌緊張。
6.皮膚感覺過敏
在早期,尤其在闌尾腔有梗阻時,可出現右下腹皮膚感覺過敏現象,范圍相當于第10~12胸髓節段神經支配區,位于右髂嵴高點、右恥骨嵴及臍構成的三角區,也稱Sherren三角,它并不因闌尾位置不同而改變,如闌尾壞疽穿孔則在此三角區的皮膚感覺過敏現象即消失。
急性闌尾炎的治療方法
1.非手術治療
(1)早期單純性炎癥階段
可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一旦炎癥吸收消退,闌尾能恢復正常。當急性闌尾炎診斷明確,有手術指征,但因病人周身情況或客觀條件不允許,也可先采取非手術治療,延緩手術。若急性闌尾炎已合并局限性腹膜炎,形成炎性腫塊,也應采用非手術治療,使炎性腫塊吸收,再考慮擇期闌尾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