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運動心電圖適用于癥狀已穩定或消失的患者,常用于判斷不穩定型心絞痛的預后。靜息心電圖正常,運動試驗亦陰性者,5年存活率>95%;靜息心電圖正常,運動試驗亦陰性但伴有胸痛者,其致命性心肌缺血事件發生率相對亦低;運動試驗出現缺血型ST-T改變,心率—血壓乘積降低并伴有胸痛癥狀者,則致命性心肌缺血發作和死亡的發生率高。
2.超聲心動圖檢查
顯示短暫性室壁運動異常。室壁運動異常呈持久性者,提示預后不良。放射性核素心肌顯像檢查,可確定心肌缺血的部位。TI心肌顯像示靜息時心肌缺血區放射性稀疏或缺失,表示心肌處于血流低灌注狀態。
3.心導管檢查
冠狀動脈造影示多數患者有兩支或以上的冠狀動脈病變,其中約半數為三支冠狀動脈病變,但新近發作的心絞痛和無心肌梗死或慢性穩定型心絞痛病史的患者,則以單支冠狀動脈病變者居多。冠狀動脈病變較嚴重,斑塊破裂和(或)部分血栓溶解,多表現為偏心型狹窄。冠狀動脈內窺鏡檢查多顯示阻塞性病變性質為復合性斑和(或)血栓形成。
4.實驗室酶學檢查
可有血膽固醇增高,心肌酶學CKMB、肌鈣蛋白等檢查無異常改變。
診斷
1.原有的穩定型心絞痛性質改變,即心絞痛頻繁發作、程度嚴重和持續時間延長。
2.休息時心絞痛發作。
3.近一個月內新近發生的、輕微體力活動亦可誘發的心絞痛。其三項中的一項或以上,并伴有心電圖ST-T改變者,可成立診斷。如果既往有穩定型心絞痛、心肌梗死、冠狀動脈造影異常和運動試驗陽性等病史,即便心電圖無ST-T改變,但具有典型不穩定心絞痛癥狀,亦可確立診斷。心絞痛發生于心肌梗死后兩周內者,則稱之為梗死后不穩定型心絞痛。
鑒別診斷
與穩定型心絞痛的鑒別診斷相同。尤其需要與之鑒別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后者的疼痛性質更為嚴重,心電圖有梗死圖形及特異的心肌酶學改變可資鑒別。
治療
1.一般處理
臥床休息1~3天,床邊24小時心電監護。有呼吸困難、發紺者應給予吸氧,煩躁不安、劇烈疼痛可給以嗎啡,如有必要應重復檢測心肌壞死標志物。
2.緩解疼痛
可給予硝酸甘油口服或靜脈滴注。變異性心絞痛以鈣通道阻滯劑的療效好。
3.抗凝
阿司匹林及肝素是不穩定性心絞痛的重要治療措施,其目的在于防止血栓形成,阻止病情向心肌梗死方向發展。
4.有條件的醫院應行急診
冠脈造影介入治療或擇期冠脈造影介入治療。
緩解期的進一步檢查及長期治療方案與穩定型勞力性心絞痛相同。
預后
持續性靜息心絞痛并有冠狀動脈腔內血栓形成的老年人,左心衰竭和冠狀動脈多支病變者,多提示預后不良。運動試驗出現心絞痛或缺血型ST段壓低明顯,或心率-血壓乘積降低者,其心肌梗死、復發性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均較高。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不穩定性心絞痛的相關信息,從文中的介紹中,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心絞痛能治好嗎這樣的問題,也知道了心絞痛的治療方法,如果你發現這種情況,不要驚慌,請立即去醫院檢查并接受對應的治療,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