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診斷
1.過敏性鼻炎
鼻塞、流涕、鼻癢、打噴嚏,可能是季節性過敏性鼻炎在作祟。過敏性鼻炎的這四大典型癥狀與感冒的癥狀相似。但過敏性鼻炎是由過敏原引起的,需要用抗過敏藥物治療;感冒是由病毒、細菌引起的。有些患者把過敏性鼻炎誤認為是感冒,僅自行服用簡單的感冒藥物進行治療,豈不知這樣不但起不到治療作用,還會延誤正確的診斷治療,嚴重的會造成鼻竇炎、中耳炎、鼻息肉、支氣管哮喘等并發癥。
2.風疹
在發病的頭24小時,可有輕度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如發熱、流涕、咳嗽等。1~2天后皮膚出現淺紅色丘疹,先從面部開始出現,在發病1~2天遍布全身,并在2~3天皮疹消退,不留痕跡。出疹時有耳后淋巴結及枕部淋巴結腫大。
3.流行性腮腺炎
常以普通感冒形式出現,而后突然高熱不退,同時腮腺腫大,面頰腫痛,持續3~5天。該期若沒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化膿性腮腺炎及各種并發癥,如腦炎、副睪炎、急性胰腺炎和腎炎等。
4.流行性腦膜炎
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疾病,病原菌經呼吸道飛沫傳染。春季多發、傳染性強,兒童發病率高。流腦的初癥狀是發熱、鼻塞、流涕、咳嗽、咽紅、渾身酸痛等癥狀。當病菌侵入血液后,就表現為突然高熱、頭痛、寒戰、嘔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昏迷等。
5.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發病初期多有發熱、精神不振、倦怠乏力、頭暈頭痛等癥狀,與感冒癥狀也很相似,其主要鑒別點有病程長、厭油膩、有黃疸、肝區痛、化驗可見轉氨酶增高。若已患感冒且纏綿不愈并出現上述癥狀者,應及早確診并治療。
6.麻疹
麻疹在發病的頭1~2天有發熱,呈感冒癥狀,伴流淚、流涕、眼結膜充血發紅、怕光。第3天起先在口內黏膜上出現麻疹斑,其后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先出現在耳后皮膚,繼之出現于頭部、面部、軀干、四肢。隨出疹增多,發熱也加重。
7.水痘
水痘是由一種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見于兒童。病初有輕度發熱、流涕、咳嗽等癥狀,約2天后,皮疹可依次從軀干、頭部、面部、四肢出現,不高于皮膚,數小時后變為丘疹,高出皮膚,再變成透明飽滿的水痘,以后變為渾濁,再變為干癟的水皰。水皰周圍皮膚發紅、發癢。
8.肺結核
肺結核早期臨床可出現持續反復的低熱、盜汗、食欲下降,伴咳嗽、咳痰等癥狀,與感冒有很多相似之處。如果經常不明原因地“感冒”,應考慮到肺結核的可能,應做胸部透視,或者反復痰檢可查到結核桿菌而確診。
9.猩紅熱
猩紅熱是細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表現為發熱、咽炎與皮疹。皮疹的特點是:在發熱的第2天左右出疹,在全身皮膚彌漫充血(壓之褪色)潮紅的基礎上,可見到針尖大小的點疹。同時舌面有白苔,而舌質發紅,很像草莓,故稱為草莓舌。
10.風濕性疾病
許多風濕性疾病常發于普通感冒之后,伴著漫長的病程,逐漸出現游走性關節腫大疼痛。若此期得不到合理治療,可引起心臟瓣膜受累進而繼發風濕性心臟病。
治療
西醫治療
抗病毒治療藥物
如復方胺酚烷胺、金剛乙胺;
對癥治療藥物
如解熱鎮痛藥對乙酰氨基酚,可以緩解發燒、周身酸痛和頭痛癥狀,鹽酸偽麻黃堿能消除鼻黏膜充血水腫,治療鼻塞,抗過敏藥馬來酸氯苯那敏減輕打噴嚏、流淚,氫溴酸右美沙芬減輕咳嗽;
抗生素藥物
主要用于感冒或流感繼發的細菌感染,如扁桃體炎、細菌性肺炎等。
結語:對于風寒感冒的預防來說,大家還需要長期堅持才能見到效果,另外,如果大家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了感冒癥狀的話,不要盲目的進行自我治療,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知道自己患有的是哪種感冒類型,這樣有針對性的治療才能起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