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小板聚集
在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中,血小板聚集既可是原發的現象,也可是缺血性疾病或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內斑塊破裂或裂縫的繼發表現。可能其他因素也同樣起作用,如交感神經性血管張力增高、循環中兒茶酚胺濃度升高、高膽固醇血癥、白細胞激活和纖溶能力減退等。除此之外,還有α2腎上腺素能受體和血清素血小板受體激活可促進血小板聚集。
2、血栓形成
除了血小板聚集,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體內存在活動性血栓形成過程,表現為血清纖維蛋白相關性抗原和D-二聚體(纖維蛋白的主要分解片段)增多、血清中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和組織纖溶蛋白激活劑抑制因子-Ⅰ、凝血酶原片段1+2和纖維蛋白肽濃度增高。
3、冠狀動脈收縮狹窄
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病變血管對收縮物質的反應性增強,且多局限在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部位。由于在大多數有顯著病變的冠狀動脈中,其周圍也有正常的動脈壁,壁中正常柔韌的肌肉彈性弧提供了機械收縮可能,使血管張力正常增高(血管收縮)或異常強烈增高(血管痙攣),從而使血管腔直徑狹窄,增加血流阻力限制血流。
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1、心臟生化標志物的檢查
肌鈣蛋白I(cTnI)、肌鈣蛋白T(cTnT)是心肌損傷敏感和特異的指標,比CPK-MB具有更高的特異性敏感性。目前認為cTnI或cTnT檢查超過正常范圍提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但是要排除繼發性的其他個別原因。這是常見的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檢查方法。
2、心電學檢查
是簡單而實用的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檢查方法,常能發現一過性的S-T段的水平或下斜行下移,T波倒置。重要的是疼痛發作時出現心電圖改變,而疼痛緩解后心電圖改變也恢復,這是診斷心絞痛非常有意義的指標。少數患者可以沒有任何心電圖的改變,多見于多支冠狀動脈病變的患者。
3、心臟超聲、心臟核素、心臟CT和心臟磁共振檢查
可以觀察心肌運動異常,心功能評價和病因學分析和直接冠狀動脈的檢查。
4、冠狀動脈造影
這也是常見的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檢查方法,可以準確的判定病變范圍,病變的程度,病變的類型。這組患者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的主要目的是指導進一步的治療和評估預后。
5、其他化驗
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檢查方法還包括血脂、血糖、尿酸、肝腎功能、血清離子、高敏感CRP有助于對患者的危險因素評估和指導下一步的處理。
結語: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癥狀和檢查方法的全部內容,相信大家在看完全文之后,已經了解了不穩定型心絞痛都有哪些癥狀了吧,小編建議如果發現以上這些癥狀,應該及時就醫,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