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腹脹
多發生在晚期,高位小腸梗阻不如低位者明顯,結腸梗阻因回盲瓣存在,很少發生反流,梗阻常為閉襻性,故腹脹明顯。絞窄性腸梗阻時,腹部呈不對稱性膨脹,可以摸到膨大的腸襻。
4.排氣停止與排便異常
麻痹腸梗阻病人,一般都停止由肛門排便與排氣。但是腸系膜血管栓塞與腸套疊可以排出稀便或血性黏液。結腸腫瘤、憩室或膽石梗阻的病人也常常有黑色大便。
治療
一、手術療法
麻痹性腸梗阻病人一般進行非手術治療大多都可獲得痊愈。但在經胃腸減壓等非手術療法失敗,或不能排除機械性或絞窄性腸梗阻的情況下,偶爾可以考慮行腸減壓造瘺術。
二、非手術療法
1、藥物治療
應用各種副交感神經興奮劑,如毒扁豆堿、新斯的明、垂體素等,對預防和治療麻痹性腸梗阻有一定療效。乙酰膽堿為副交感神經的遞質,能有效地刺激蠕動。有人應用交感神經抑制劑氯丙嗪等,有效率達90%。常用劑量氯丙嗪0.5mg/kg,肌內注射。一般用藥后20~30min即可聞及腸鳴音,40~60min后即排氣。如在用藥后30~60min再行灌腸,可提高療效。有人在手術后以0.2%普魯卡因溶液500ml/d靜滴,滴速為50滴/min,直至肛門排氣后停用,其腸鳴音恢復平均時間為18.2h,肛門排氣平均時間為34.8h。
此外,可應用中藥以促進腸蠕動。其作用機理不甚清楚,只是在臨床上通過大量驗證后,證明中草藥的確可以刺激腸道使其恢復蠕動。
2、胃腸減壓
在使用中、西藥刺激腸蠕動療效不顯著,或未能阻止腸麻痹的發生和發展,如病人腹脹明顯,影響到呼吸和循環,則此時需行胃腸減壓,即經鼻插入十二指腸管,并給予連續抽吸減壓,并維持到肛門能自動排氣,腸蠕動音正常為止。至腹脹消退時,還可自導管注入30ml蓖麻油至腸腔中,若能引起強烈的腸蠕動,肛門有大便自動排氣,則表示腸麻痹已經解除,胃腸減壓導管即可拔除。
3、脊髓麻醉或腰交感神經阻滯的應用
腸麻痹若經胃腸減壓和藥物治療無效時,可試用腰椎麻醉阻滯法,通過抑制內臟交感神經而治療麻痹性腸梗阻,大多可取得一定療效,但這種內臟神經的抑制是暫時性的,無持久的療效。還有人用兩側的腰部交感神經阻滯來處理非機械性腸梗阻的腸麻痹,而且還可借此鑒別是機械性腸梗阻還是腸麻痹,認為凡腰交感神經阻滯后梗阻現象仍然存在者,則可能為機械性腸梗阻。用法0、25%普魯止因60~100ml,分別注射于兩側腎周圍脂肪囊內,30~60min即可見效。
4、其他可刺激腸蠕動的方法
10%高滲鹽水溶液75~100ml靜脈滴注,或10%的高滲鹽水300ml保留灌腸,均有刺激腸蠕動的作用。口服熱水對刺激腸蠕動有一定的作用。相反,腹壁的冷敷也能引起較強烈的腸蠕動。
結語:導致麻痹性腸梗阻的原因是很多的,因此不同的病因使用的治療方法可能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患者想要盡快治愈麻痹性腸梗阻,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查明原因之后再根據醫生的指導選擇合適的方法治療,這樣才能盡快的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