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以腹瀉為常見,見于80%以上病例,排便量大,并可含脂肪或肉眼血液,大多數患者有明顯體重減輕,其次為腹痛、厭食、乏力、嘔吐、味覺減退。幾乎總有指(趾)甲的改變、脫發、色素沉著。實驗室檢查有貧血、低白蛋白血癥、吸收不良和電解質紊亂。有惡變可能,雖有經治療存活10年以上的病例報告,但一般說來本病病情重,預后差。治療主要是對癥處理,補液,補充營養物質,保持水電解質平衡,少數患者應用皮質激素、同化激素、抗生素和外科大量切除腸段使病情得到緩解。但一般說來外科手術僅適用于嚴重的并發癥,如大量出血、脫垂、腸套疊、腸梗阻和明顯惡變者或病變腸段較短者。
導致腎錯構瘤的原因是什么
腎錯構瘤又稱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為良性腫瘤。近年來發病率有增高趨勢,可能與診斷技術水平提高有關。腎錯構瘤可以是獨立的疾病,也可能伴有結節性硬化,后者是一種家族遺傳性疾病。臨床特點為雙腎多發病灶,合并智力發育遲緩,面部蝴蝶狀皮脂腺瘤等。女性多見,發病年齡多為20-50歲。但我國腎錯構瘤患者絕大多數并不伴有結節性硬化。
腎錯構瘤癥狀
1.腫瘤在腎內多無癥狀;
2.如腫瘤破裂可發生急性腹痛,腰部腫塊增大及內出血癥狀。
腎錯構瘤發病機制
腎錯構瘤常為雙側,呈黃色或灰色,常伴有出血、壞死、囊性變、鈣化。腫瘤因3種主要成分即血管、脂肪細胞和平滑肌而命名。盡管有惡性報道,目前認為腎外或淋巴結受累反映了腫瘤多中心,而非轉移。其為惡性無充分的標準。
腎錯構瘤發病原因
病因尚不清楚,腎錯構瘤分為兩種類型:①有結節性硬化者:無病狀,雙側,腫瘤小,多發,發病年齡小;②不合并結節性硬化者:常有自覺病狀,多發或單發,單側,腫瘤較大,發病年齡亦較大,以上是1960年代分型,隨著影像學進步尤其是超聲檢查的普及,無結節性硬化者也可發現為雙側腎,多發,小病灶,并無臨床癥狀,目前臨床上見到的腎錯構瘤往往為體檢偶然發現,癥狀不明顯。
腎錯構瘤的診斷依據
1.上述癥狀和體征;
2.尿路造影示占位性病變;
3.超聲檢查示腎實質占位性病變,多為強回聲的腫塊。
4.CT檢查示腎內實質性占位性病變及CT值低的脂肪成份。
5.腎血管造影示有不規則的腫瘤血管,多為小動脈,無動靜脈婁。
結語: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錯構瘤的癥狀的全部內容,相信大家在看完全文之后,已經了解了錯構瘤都有哪些癥狀了吧,錯構瘤對人們的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與危害,大家應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