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外科治療
為了改善患者的關節功能和生活質量,髖關節受累引起的關節間隙狹窄、強直和畸形,需建議做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置換術后絕大多數患者的關節痛得到控制,部分患者的功能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70%~80%置入關節的壽命可達10年以上。
強直性脊椎炎癥狀
①下腰背痛
幾乎所有患者都以此為本病首發癥狀。常常發生隱匿,以隱痛,并且難以定位。患者常覺得疼痛或不適部位在臀深部,疼痛嚴重者常位于骶髂關節,有時可放射至髂嵴或大腿背側。
疼痛可因咳嗽、噴嚏或其他牽扯腰背的動作而加重。開始可為單側或間歇性,以后逐漸進展為雙側、持續性的腰背痛和僵硬。夜間痛可影響睡眠,嚴重時下床活動困難,為病情活動的指征之一。
休息不能緩解腰痛或不適,活動反而能使癥狀改善,此為炎癥性腰痛與機械性腰痛的鑒別要點之一。有的病例腰痛、不適癥狀可能比較輕微而未引起重視,臀、大腿后側痛常被誤診為“坐骨神經痛”。
②晨僵
腰背部發僵也是很常見的癥狀,以晨起為明顯,活動后可減輕。持續一個姿勢過久加重腰痛和僵硬感。患者常有早晨起床困難的經歷,有時患者會從沉睡中痛醒或夜間翻身時痛醒。
③肌腱、韌帶附著點炎癥
為強直性脊柱炎的特征性病理變化。由于胸肋關節,柄胸聯合等部位的附著點炎,患者可出現胸痛,咳嗽或噴嚏時加重,有時會誤診為胸膜炎,該癥狀對非甾體類抗炎藥反應良好。
頸椎僵、痛一般發生于起病數年之后,但少數病例可早期出現此類癥狀。附著點炎的早期表現的癥狀也可出現于胸肋連結、脊椎骨突、髂嵴、大轉子、坐骨結節、脛骨結節和足跟等部位。足跟痛以及腳掌痛常為主要臨床表現之一。
④外周關節癥狀
以外周關節受累為首發癥狀者,受累部位以髖、膝、踝等下肢大關節為多見,也可累及肩、腕等上肢大關節,指、趾等末梢小關節受累較少見。
特點是非對稱性,少數見于關節或單關節,多見于下肢大關節的關節炎為本病外周關節炎的特征。髖關節受累占38%~66%。強直性脊柱炎外周關節受累較少表現為持續性和破壞性,為區別于類風濕關節炎的特點之一。
強直性脊椎炎飲食療法
1、鮮河蝦500克,黃酒500克。將河蝦洗凈后浸于黃酒15分鐘,撈起,隔水燉服,分次食用,黃酒與河蝦可同食。具有濕腎,舒筋止痛的功效。
2、蟹爪100克,小茴香20克,白酒50克。蟹爪、小茴香分別洗凈,置瓶中,加白酒,密封2月,分次飲用,每日2次,每次1020克。具有補腎助陽,散寒通絡的功效,適用于出現腰部僵直,轉身不利,膝軟無力,四肢不溫的風寒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
3、肉桂2~3g,粳米50~100g,紅糖適量。將肉桂煎取濃汁去渣,再用粳米煮粥,待粥煮沸后,調入肉桂汁及紅糖,同煮為粥,或用肉桂末1~2g調入粥內同煮服食。適用于強直性脊柱炎屬寒濕阻絡者。
強直性脊椎炎吃什么好
1、補充果實食品
研究指出,栗子有補腎、強筋健骨的作用,對筋骨、經絡、風濕痹痛或腰膝無力極為有益。
2、多吃辛熱食品
具有抗風濕祛寒邪的作用,如辣椒、蔥、花椒、大蓼、茴香、大蒜等。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大蒜有殺菌、抗病毒等作用,適當進食可預防病毒感染及腸道感染。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有關于強直性脊椎炎的一些治療方法以及強直性脊椎炎的一些癥狀。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此也是有所了解了,也知道了強直性脊椎炎吃什么好了。因此,患上強直性脊椎炎的時候,可以多吃這些食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