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肌癥是一種發于女性子宮內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在生活中極為少見,但卻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傷害。那么到底什么是腺肌癥,腺肌癥的發病原因是什么,腺肌癥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呢,治療和預防腺肌癥的方法有什么呢?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內容了解一下吧。
腺肌癥是子宮內膜異位到子宮肌層上形成的一種病癥,屬于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正常的子宮內膜只在子宮腔的表面生長,如果超出這一范圍向下生長,侵入了肌層,就成為一種病態,叫做子宮腺肌癥,如果病灶局限在一個部位,就成為腺肌瘤。治療應視患者癥狀和年齡而定。若在給予吲哚美辛、萘普生或布洛芬對癥治療后癥狀可緩解,或患者已近絕經期時,可采用保守治療。子宮腺肌癥多發生于30~50歲經產婦,約有半數患者同時合并子宮肌瘤,約15%患者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
腺肌癥病因
通過對子宮腺肌癥標本進行連續切片檢查,發現子宮肌層中的內膜病灶與宮腔面的子宮內膜有些是直接相連的,故一般認為多次妊娠和分娩時子宮壁的創傷和慢性子宮內膜炎可能是導致此病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子宮內膜基底膜下缺乏粘膜下層,且子宮腺肌病常合并有子宮肌瘤和子宮內膜增生過長,故有人認為基底層子宮內膜侵入肌層可能與高雌激素的刺激有關。
檢查方法
1.影像學檢查
是術前診斷本病有效的手段。陰道超聲檢查敏感性達80%,特異性可達74%,較腹部探頭準確性高。子宮腺肌病時B超可見子宮均勻性增大,回聲不均;子宮腺肌瘤時B超可見子宮呈不均勻增大,局部隆起,病灶內呈不均質高回聲。MRI可在術前客觀的了解病變的位置及范圍,對決定處理方法有較大幫助。彌漫性子宮腺肌癥的MRI在T2WI上表現為子宮結合帶彌漫性增厚;局限性子宮腺肌癥在T2WI上表現為與結合帶信號相近的低信號腫塊影,邊界模糊。
2.血清CA125
部分子宮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這在監測療效上有一定價值。
病理
子宮多呈均勻增大,但很少超過12周妊娠子宮大小。子宮內病灶有彌漫型及局限型兩種,一般為彌漫性生長,且多累及后壁,故后壁常較前壁厚。剖開子宮壁可見其肌層明顯增厚且硬,剖面無肌瘤時所見到的那種明顯且規則的旋渦狀結構,僅在肌壁中見到粗厚的肌纖維帶和微囊腔,腔中偶可見陳舊血液。少數子宮內膜在子宮肌層中呈局限性生長形成結節或團塊,類似肌壁間肌瘤,稱子宮腺肌瘤。
腺肌瘤不同于肌瘤之處在于其周圍無包膜存在,故與四周的肌層無明顯分界,因而難以將其自肌層剝出。鏡檢見肌層內有呈島狀分布的子宮內膜腺體與間質。由于異位內膜細胞屬基底層內膜,對卵巢激素、特別是對孕激素不敏感,故異位腺體常處于增生期,僅偶爾見到局部區域有分泌期改變。
其他因素
多次分娩
如果女性有過多次分娩的情況,會對子宮肌壁的操作是非常大的,在分娩中,女性的子宮先是由擴張然后到子宮收縮,會導致子宮內膜在經損傷,會擠壓到女性的子宮肌層。
雌激素過多刺激
體內的雌激素是女性身體內所分泌出的平衡身體的一項激素之一,那由于過多的雌激素過度的刺激之后,就會導致子宮內膜會發生生長,會伸到子宮肌層,就會形成子宮腺肌癥。
多次的人流
人工流產,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對于女性的身體都是存在著很大的傷害的,女性朋友多次的人工流產、刮宮手術,在宮頸內進行手術操作,很容易造成女性的子宮肌壁受到損傷,導致子宮內膜發生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