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瘺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肛腸類疾病,這種疾病的發生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因此需要及時治療。但是除了手術治療,肛瘺手術后護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你知道肛瘺手術后護理工作應該如何進行呢,怎么樣才能預防肛瘺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內容吧。
肛管直腸瘺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腸,故常被稱為肛瘺,是指肛門周圍的肉芽腫性管道,由內口、瘺管、外口三部分組成。內口常位于直腸下部或肛管,多為一個;外口在肛周皮膚上,可為一個或多個,經久不愈或間歇性反復發作,是常見的直腸肛管疾病之一,發病率僅次于痔,任何年齡都可發病,多見于青壯年男性,可能與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有關。
大部分肛瘺由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引起,因此內口多在齒狀線上肛竇處,膿腫自行破潰或切開引流處形成外口,位于肛周皮膚上。由于外口生長較快,膿腫常假性愈合,導致膿腫反復發作破潰或切開,形成多個瘺管和外口,使單純性肛瘺成為復雜性肛瘺。瘺管由反應性的致密纖維組織包繞,近管腔處為炎性肉芽組織,后期腔內可上皮化。
肛瘺多為一般化膿性感染所致,少數為結核性感染。其他特異性感染如潰瘍性結腸炎、Crohn病等特異性炎癥、惡性腫瘤、肛管外傷感染也可引起肛瘺,但較為少見。
肛瘺不能自愈,不治療會反復發作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因此必須手術治療。治療原則是將瘺管切開,形成敞開的創面,促使愈合。手術方式很多,手術應根據內口位置的高低、瘺管與肛門括約肌的關系來選擇。手術的關鍵是盡量減少肛門括約肌的損傷,防止肛門失禁,同時避免肛瘺的復發。但術后的護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術后的注意事項
及時認真地執行術后醫囑,注意用藥后的反應。告訴病人手術成功,使其心情愉快,積極地配合恢復期的治療。
囑患者臥床休息
避免頻繁過強的活動,指導患者適當的活動。有一位混合痔并肛瘺的患者,聽說術后要側臥不動,她就側睡到肢腿發麻時也不敢動,經仔細詢問,才知道是由于害怕翻身活動會引起傷口疼痛、出血。經過耐心解釋,說明適當的活動不會影響傷口,患者消除了心理負擔,更換正確的睡姿后感到較舒適。
術后疼痛
手術后,隨著麻醉作用的消退,一般都會感到傷口疼痛,使病人緊張不安。護士應當理解病人的心情,關心體貼病人的疼痛程度,應多做解釋工作,幫助他們解除痛苦,必要時遵醫囑給予止痛。
注意觀察傷口是否滲血
如傷口出血,應通知醫生,采取止血措施。有的病人對傷口出血感到驚慌,此時護士應多關心、體貼安慰病人。給予適當的解釋和疏導,使病人平靜。
術后尿潴留
這種現象較多見于精神緊張的男性患者,因此,護士應努力使病人精神輕松,出手術室后就馬上鼓勵患者盡量多喝水,用此法可預防尿潴留的發生。一旦出現尿潴留,護士首先應解除病人心理壓力,使病人精神輕松,體位舒適,讓病人喝熱飲料,
飲食
病人首先宜進食富有營養的流質食物,然后根據傷口及大便情況進食易消化、無辛辣刺激的半流或普食。有的患者由于害怕大便時傷口疼痛而數日不進食物,以致出現低血糖反應。護士應理解病人的心情,說明進食的重要性,鼓勵患者進食,以利于傷口恢復。
多吃蔬菜水果
幫助病人度過大便關,盡可能減少病人的痛苦。護士應鼓勵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使他們心情輕松,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必要時給予緩瀉劑。此外,護士還應指導患者便后及時清洗傷口,然后及時換藥。換藥時,應注意操作輕巧,分散病人的注意力,盡量減輕換藥時傷口疼痛。
當傷口痊愈出院時,護士應告訴患者注意肛門部的清潔衛生,進食適宜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檢查
檢查時在肛周皮膚上可見到單個或多個外口,呈紅色乳頭狀隆起,擠壓時有膿液或膿血性分泌物排出。外口的數目及與肛門的位置關系對診斷肛瘺很有幫助:外口數目越多,距離肛緣越遠,肛瘺越復雜。
1.直腸指診
確定內口位置對明確肛瘺診斷非常重要。肛門指檢時在內口處有輕度壓痛,有時可捫到硬結樣內口及索樣瘺管。
2.肛門鏡檢查
肛鏡下有時可發現內口,自外口探查肛瘺時有造成假性通道的可能,宜用軟質探針。以上方法不能肯定內口時,還可自外口注入亞甲藍溶液1~2ml,觀察填入肛管及直腸下端的白濕紗布條的染色部位,以判斷內口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