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完全流產
如無感染征象,一般不需特殊處理。
5.稽留流產
處理較困難。因胎盤組織有時機化,與子宮壁緊密粘連,造成刮宮困難。稽留時間過長,可能發生凝血功能障礙,導致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造成嚴重出血。
處理前,應檢查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血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時間、凝血塊收縮試驗及血漿魚精蛋白副凝試驗(3P試驗)等,并作好輸血準備。子宮小于12孕周者。
可行刮宮術,術時注射宮縮劑以減少出血,若胎盤機化并與宮壁粘連較緊,手術應特別小心,防止穿孔,一次不能刮凈,可于5~7日后再次刮宮。子宮大于12孕周者,應靜脈滴注縮宮素,也可用前列腺素或依沙吖啶等進行引產,促使胎兒、胎盤排出。
若凝血功能障礙,應盡早使用肝素、纖維蛋白原及輸新鮮血等,待凝血功能好轉后,再行引產或刮宮。
6.習慣性流產
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婦女,應在懷孕前進行必要檢查,包括卵巢功能檢查、夫婦雙方染色體檢查與血型鑒定及其丈夫的精液檢查,女方尚需進行生殖道的詳細檢查,以確定子宮有無畸形與病變以及檢查有無宮頸口松弛等。查出原因,若能糾正,應于懷孕前治療。
7.流產感染
流產感染多為不全流產合并感染。治療原則應積極控制感染,若陰道流血不多,應用廣譜抗生素2~3日,待控制感染后再行刮宮,清除宮腔殘留組織以止血。
若陰道流血量多,靜脈滴注廣譜抗生素和輸血的同時,用卵圓鉗將宮腔內殘留組織夾出,使出血減少,切不可用刮匙全面搔刮宮腔,以免造成感染擴散。術后繼續應用抗生素,待感染控制后再行徹底刮宮。若已合并感染性休克者,應積極糾正休克。若感染嚴重或腹、盆腔有膿腫形成時,應行手術引流,必要時切除子宮。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流產的癥狀都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不論是是因為什么流產,知道流產的癥狀都是極好的哦,希望上面的文章能夠幫助到大家,祝流產婦女的身體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