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我們生活中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了,很多人都有過腹瀉的情況吧,腹瀉的時候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那么大家知道在旅游途中腹瀉是怎么回事嗎,旅游途中腹瀉要怎么辦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旅行者腹瀉是大便比較稀爛,腹瀉量比平時多。通常是由傳染性微生物引起,包括各種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產腸毒素大腸桿菌(ETEC)是常見的病原菌及其他細菌病原體。
旅游者腹瀉常見的傳播途徑是糞口傳播,多由進食被糞便污染的食物及飲用水所引起的,未經煮熟的蔬菜、肉類、海產品、未經煮沸的水、冰塊和未經消毒處理的奶類及其制成品都易引致感染;而汽水、啤酒、熱咖啡和茶以及經用氯或碘質適當處理過的水等可以認為是安全的。
街邊無牌小販所售的食物常是疾患的源頭。旅游者的目的地的衛生標準也與該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旅行者腹瀉發病的高風險地區包括亞洲、非洲及中美洲的發展中國家,中風險地區包括大部份南歐國家及少數加勒比海島嶼,低風險國家包括北歐、北美、澳洲等國家和地區。
常見的癥狀除腹瀉外,還與個體的健康狀況和不同的傳染病病原體不同。造成更為嚴重的彎曲桿菌和志賀菌屬感染性腹瀉,常會出現便血、阿米巴痢疾引起的腹瀉較頻繁,伴有其他癥狀,如發熱、體重下降、身體虛弱,但很少出現便血現象;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腹瀉通常也涉及肝,脾和其他器官,并伴有惡心、嘔吐、腹部痙攣等癥狀。大多數旅行者腹瀉在1-5天的課程將自我療愈。
然而,若伴有高熱、血便、黏液便等癥狀或癥狀持續不見好轉者則需要前往就醫。旅行者腹瀉大的危險在于體內失去大量水份,對嬰兒、兒童及年長者尤為危險。
預防措施
1.在旅行中注意個人衛生及食物衛生。如廁后、預備食物前及飲食前均要洗手。食物要徹底煮熟,食水要煮沸。應避免飲用來源不明的水份、奶制品和飲料。勿飲用生水、未經處理過的或未煮沸的水;避免食用未煮過的乳制品和各種冰品;勿食未煮熟的各種食物如生菜、海鮮、肉類等。
2.旅行時帶幾包ORS(口服補液鹽)及一公升的水或有公升標記的空瓶,可在發生腹瀉時有效補充水和電解質。情況嚴重時,例如流失大量體液、發熱、大便有血或極度軟弱無力時,應即就醫。如腹瀉屬輕微,患者可試自行使用止瀉及止腹痛的藥物。
3.不要使用抗生素,因為它會殺死腸道菌群和破壞正常的腸道菌群平衡,不適合預防。目前,沒有有效的疫苗,以防止游客腹瀉。
現代社會,工作忙碌,難得有機會出去旅游,如果就這么讓腹瀉破滅了一次開心的旅程,那未免就太可惜了。為什么外出旅游會出現腹瀉呢?旅游腹瀉也是一種腸胃疾病,主要是旅游者乍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氣候、環境、水質、飲食發生變化,導致身體不適,而腹瀉就是腸胃對這一環境改變做出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