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潛在電生理機制
陣發性房顫伴快慢綜合征的發生機制仍不清楚,普遍認為房顫發作時快速的心房率對竇房結細胞的自律性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快速的心房率會引起心房肌局部釋放乙酰膽堿增多并在局部蓄積,增加竇房結起搏細胞的K+的外流,細胞外K+濃度增加,舒張期電位負值增大,動作電位4相坡度降低,竇房結細胞自律性下降。另外,快速的心室率會導致竇房結動脈的供血不足,也會影響竇房結的自律性。
實驗研究顯示長期快速心房起搏也可導致竇房結功能下降,所以很可能心房的電重構同時延伸到竇房結,影響竇房結功能。Lou等在犬的實驗模型中研究發現,腺苷(Adenosine)水平升高導致快速心房起搏后竇房傳導阻滯加重,且阻滯的程度呈腺苷劑量依賴性。
因此,陣發性房顫后的竇性停搏可能是由于竇房結功能的一過性抑制所引起,可隨著房顫發作的消除或明顯減少而恢復。
因此提示這些竇性停搏可能是頻繁,長期的快速紊亂心房電活動介導的竇房結重構的表現,這種重構是可逆的,對這類患者行房顫射頻消融治療后竇房結功能障礙會隨之消失,長期隨訪不再有竇性停搏發生,也不再出現其他“病竇”的心電圖表現。
但是,“快慢型”陣發性房顫終止后出現的長間歇是由于病態竇房結功能器質性異常引起,還是功能性竇房結功能低下,或者房顫只是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前期臨床表現,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4、治療策略
對于癥狀較輕的快慢綜合征,首選的治療可考慮房顫的導管消融,從而使其避免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目前研究結果表明,80%的快慢綜合征在房顫治愈后不再需要起搏器治療。
對于癥狀較重的患者,可考慮先植入臨時起搏器,并適當提高心房起搏頻率,可有效防止快速房顫發作,接下來再評估患者是否有射頻消融治療房顫的指征,如果不能接受射頻治療,再考慮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療。
一旦決定植入永久起搏器,選擇合適的起搏器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有正常房室傳導功能的快慢綜合征患者,單腔心房起搏是合理的,但是,因為存在每年1%-3%的房室傳導阻滯的風險,很多醫療中心通常植入雙腔起搏器。
對于間斷發作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房起搏大大降低了房顫和血栓栓塞的發生率,而僅應用心室起搏時無此益處。有資料統計,病竇患者每年新發房顫的概率是5.2%,給予起搏器治療后,血栓栓塞的風險為15.2%,心室起搏時為13%,心房起搏時為1.6%。
總之,當快慢綜合征患者急診入院時,如果因為頻繁發作的房顫導致長時間的竇性停搏,伴有暈厥等癥狀,可考慮先行植入臨時起搏器,起搏后不再發作房顫,可不予抗心律失常藥物,如果仍然發作房顫,再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其次,判斷射頻消融房顫的可能性,盡量選擇導管消融,如能成功消融房顫,進一步評價竇房結功能,可以長期隨診,在必要時再植入心臟起搏器。
對于不能行導管消融的患者,可考慮植入永久起搏器。而有些患者因為快慢綜合征已經植入了永久起搏器,但是藥物治療不能控制房顫發作,這些病人建議行導管射頻消融治療。
快慢綜合征患者其陣發性房顫終止后的竇性停搏可能與竇房結功能抑制相關,房顫根治后,竇房結功能可以恢復,提示竇房結重構可以逆轉,治療首選射頻消融,根據隨訪的自然心率情況評價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的必要性,目前研究結果表明80%的快慢綜合征在房顫治愈后不再需要起搏器治療。
由于臨床上用藥物控制房顫效果差,且有加重竇房結功能抑制的可能,因此,快慢綜合征患者主要是推薦導管消融治療。少數快慢綜合征患者在房顫成功消融后仍存在癥狀性病態竇房結綜合征表現,可考慮植入以心房起搏為主的心臟起搏器治療。導管消融失敗或者不愿行導管消融者,心臟起搏器植入治療可以消除竇性停搏長間歇引起的黑矇、暈厥等癥狀。
結語:上面的內容就是關于快慢綜合征的相關知識了,大家在看完之后應該對快慢綜合征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快慢綜合征對人的危害。我們在生活中要積極的預防各種疾病,做好定期的身體檢查,加強體育鍛煉,這樣才能有一個好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