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病因相當復雜,既有生物性、化學性、物理性、藥物性等外部因素,又有神經精神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遺傳、系統性疾病等內源性因素,80%~90%的患者很難找到十分確切的病因。約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發生過一次。
小兒蕁麻疹多是過敏反應所致,以藥物、食物和感染為常見病因。因年齡不同,飲食種類不同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各異,如嬰兒以母乳、牛奶、奶制品喂養為主,可引發蕁麻疹的原因多與牛奶及奶制品的添加劑有關。
小兒蕁麻疹多發病急,初為煩躁,皮膚瘙癢,很快出現大小不等的紅斑、紅色、蒼白色或近膚色的風團,開始孤立或散在,逐漸擴大,融合成片,嚴重時皮膚凹凸不平,呈橘皮樣外觀,風團此起彼伏,不斷發生。
短的十幾分鐘自行消退,長的一般不超過24小時,消退后不留痕跡。慢性蕁麻疹的全身表現一般較輕,紅斑、風團時多時少,瘙癢時輕時重,反復發作,持續兩個月以上,可達數月或數年之久。
急性蕁麻疹在治療上一般可用抗組胺藥,如撲爾敏。對嗜睡作用敏感的孩子和學習要求高度集中精力者可選用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孩子瘙癢明顯時可外涂爐甘石洗劑,以防患兒搔抓皮膚。
維生素C及鈣劑可降低血管通透性,與抗組胺藥有協同作用,可口服或靜脈注射;某些患者聯合應用H2受體拮抗劑如西咪替丁等有較好療效;對伴腹痛者可給予普魯 本辛口服或654-2、阿托品肌注;病情嚴重者加用糖皮質激素;合并感染者應及時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對于慢性蕁麻疹一般應積極尋找原因并去除,這常需要醫生和患者耐心細致的共同合作,以發病的時間、地點為線索,逐一分析可能有關的內在和外在病因。
治療一般以抗組胺藥為主,對單獨使用H1受體拮抗劑療效不佳者,可用H1受體拮抗劑+H2受體拮抗劑+降低血管通透劑+肥大細胞膜穩定劑,還可酌情選用維生素K、維生素B2、維生素E、抑肽酶、氨茶堿等合并應用;多種藥物之間可交替使用以避免耐藥性。
給藥時間可根據病情發作時間進行調整,如果晨起較重,則臨睡前應給予稍大劑量藥物,如臨睡時較重,則晚飯后給予稍大劑量,病情控制后應維持治療一段時間。免疫調節劑亦可應用于慢性蕁麻疹的治療。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小兒蕁麻疹癥狀也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小兒蕁麻疹在我們生活中還是比較多見的哦,要給患兒及時的治療,希望上面的文章能夠幫助到大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