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冒多發的季節,很多人都會發現咳痰帶血絲這種情況,引起痰中帶有血絲的原因有多種,這會給人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那么你知道咳痰帶血絲的原因有哪些嗎,怎樣才能預防咳痰帶血絲呢,想要了解的朋友就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內容吧。
痰中帶血,顧名思義,就是與痰液混合的血樣痰,或是痰中有鮮紅色的血絲血點,而其本質就是少量的咯血。咽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經口腔咯出,稱為咯血。咯血首先須與口腔、咽、鼻出血鑒別。大咯血還需與嘔血(上消化道出血)相鑒別,后者常有消化性潰瘍、肝硬化等病史,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當出血量較小時,即表現為痰中帶血。
引起痰中帶血的原因很多,青壯年應多注意肺結核、肺炎、支氣管擴張等疾病;中老年患者應警惕肺癌和肺結核的可能性。常見的痰中帶血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1、咽部出血
當血液自口中吐出,稱為“吐血”或“咯血”。咽部出血應考慮以下可能:如各種咽部的炎癥性疾病,咽部異物損傷(如魚刺、硬草棍、棗核等刺破、擦傷黏膜),咽部腫瘤(如鼻咽血管纖維瘤、鼻咽癌等),血液病等。
咽炎可使咽部黏膜充血,小血管擴張,血管壁受炎癥侵害而通透性增強,加上炎性分泌物刺激而產生的劇烈咳嗽,很容易使毛細血管破裂,出現咽部分泌物血染,或痰中有血絲,或夾雜血塊,空氣干燥或早晨起床后較明顯。但咽炎引起的出血一般血量不多,如果吐出的血量比較多,出血的時間比較長,或抽吸鼻涕時的涕中帶血,則應該考慮其他炎病或鼻病,年紀較大的人必須注意有無患鼻咽癌的可能。
2、下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出血
當血液經咳嗽而出,稱為“咯血”。表明肺、支氣管、氣管或喉的病變,如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癌、肺炎、肺膿腫等。出血前可能會有喉部癢感、胸悶、咳嗽等癥狀。下呼吸道的肺和支氣管疾病引起的痰中帶血在臨床常見。在我國,引起咯血的首要原因仍為肺結核。當青年人痰中帶血伴有咳嗽咳痰、盜汗、午后潮熱、消瘦等癥狀時,應警惕肺結核的可能。
中、老年人如出現不明原因的痰中帶血,特別是伴有刺激性咳嗽,并且有長期吸煙史(紙煙20支/日,多于20年),常是支氣管肺癌的一個先兆。癌組織部位血道豐富,癌癥引起的刺激性咳嗽常導致毛細血管破裂而出現疾中帶血,特征是間斷反復,少量血痰,且血常多于痰,當腫瘤侵犯較大的血管時,破裂后常發生大咯血,應引起重視,早日就醫。慢性支氣管炎和支原體肺炎也可出現痰中帶血或血性痰,但常伴有劇烈咳嗽。
3、消化道出血
有時老百姓難以分辨“嘔血”和“咯血”。血液經嘔吐而出時,稱為“嘔血”,表明胃、食道病變或其他消化系統器官病變。嘔血前有時會感到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等,血中可能混有食物殘渣、胃液,呈暗紅色,有時也可為鮮紅色。嘔血的原因甚多,但以消化性潰瘍引起為常見,其次為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再次為急性糜爛性出血性胃炎和胃癌。如發生嘔血,應注意是否有飲食不節、大量飲酒或特殊藥物攝入史,就醫時及時提供相關信息有助于醫生更好的進行診斷和治療。
4、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出血
較常見于二尖瓣狹窄,其次為先天性心臟病所致肺動脈高壓或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另有肺栓塞、肺血管炎、高血壓病等。當伴有長期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出現痰中帶血癥狀時,無需恐慌。心血管疾病引起咯血可表現為小量咯血或痰中帶血、大量咯血、粉紅色泡沫樣血痰和粘稠暗紅色血痰。其發生機制多因肺淤血造成肺泡壁或支氣管內膜毛細血管破裂和支氣管粘膜下層支氣管靜脈曲張破裂所致。
5、其它全身性疾病
如急性傳染病、白血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韋格納肉芽腫等。
預防
發現
一旦你的喉嚨發癢,你是很難控制住自己不當眾大咳的。盡管咳嗽非常招人煩,但它本身并不是病,而是一種機體的保護性反射。
依據持續的時間和咳出物我們可以判斷咳嗽的病因,突發性的咳嗽往往是吸人了異物引起的保護性咳嗽;而感冒引起的咳嗽往往持續數天;通常慢性、持續性的咳嗽多是病理性的,病因可能是吸煙、變態反應、哮喘、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肺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