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癲癇病
優生優育
注意優生優育,禁止近親結婚。孕期頭三個月,一定要遠離輻射,避免病毒和細菌感染。規律孕檢,分娩時避免胎兒缺氧、窒息、產傷等。在小兒發熱時應及時就診,避免孩子發生高熱驚厥,損傷腦組織。還應看護好孩子,避免其發生頭外傷。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應注意保證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減少患腦炎、腦膜炎、腦血管病等疾病發生。
遺傳因素使某些兒童具有驚厥易感性,在各種環境因素的促發下產生癲癇發作。對此,要特別強調遺傳咨詢的重要性,應詳細地進行家系調查,了解患者雙親、同胞和近親中是否有癲癇發作及其發作特點,對能引起智力低下和癲癇的一些嚴重遺傳性疾病,應進行產前診斷或新生兒期過篩檢查,以決定終止妊娠或早期進行治療。
2、控制發作
主要是避免癲癇的誘發因素和進行綜合性治療,以控制癲癇的發作。統計資料表明,患者在第一次癲癇發作后,復發率為27%-82%,在單次發作后似乎大部分患者會復發,因此,防止癲癇癥狀的重現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癲癇患者要及時診斷,及早治療。治療越早,腦損傷越小,復發越少,預后越好。要正確合理用藥,及時調整劑量,注意個體治療,療程要長,停藥過程要慢,且應堅持規律服藥,必要時對所用藥物進行療效評估和血藥濃度監測。切忌亂投藥物,不規范用藥。去除或減輕引起癲癇的原發病,如顱內占位性疾病、代謝異常、感染等,對反復發作的病例也有重要意義。
3、減少癲癇的后遺癥
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可遷延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因而可對患者身體、精神、婚姻以及社會經濟地位等,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尤其是根深蒂固的社會偏見和公眾的歧視態度,患者在家庭關系、學校教育和就業等方面的不幸和挫折,文體活動方面的限制等,不但可使患者產生恥辱和悲觀心理,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發育,而且會困擾患者的家庭、教師、醫生和護士,甚至社會本身。
健康教育
1、心理指導
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病情反復發作,因此病人常產生憂慮、自卑心理,護士應耐心解釋病情,鼓勵病人保持樂觀情緒,消除緊張、恐懼等不安因素,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飲食指導
飲食要有規律,每餐按時進食,避免饑餓和暴飲暴食。對于強直-痙攣發作的病人一次飲水不要過量,以免誘發。進食清淡、易消化、富于營養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強的食物,戒煙酒。
3、休息、活動指導
發作控制,癥狀緩解,無精神異常者可適當活動與工作。發作較頻繁者,應限制在室內活動,必要時臥床休息并加護欄,防止跌傷。
結語:癲癇會給患者的身心帶來很大的傷害,會令患者產生很大的心理障礙,因此在面對癲癇病人的時候一定要細心呵護。在發現患有癲癇病的時候,也一定要及時送往醫院治療,在生活中,我們要有好的習慣,盡量避免病毒感染,這樣才能防止癲癇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