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B型超聲系統檢查
胎兒雙頂徑、頭腹圍之比、股骨長度、羊水量等表明有胎兒生長遲緩。
4.胎心監護有產前無應力試驗
觀察胎動時胎心率無加速反應,或無胎動,即為無反應型。有時甚至發生胎心率自發減速。宮縮應力試驗(cst)可為陽性結果。
5.綜合生物物理圖像評分檢查
即通過B型超聲測胎兒呼吸、胎動、胎兒張力、羊水量、通過胎兒監護做nst試驗,可表現為評分低。
6.胎盤功能檢查
可測雌三醇、胎盤生乳素、雌激素/肌酐比值,有持續低值或遞減趨向。
7.羊膜鏡檢查
見羊水為胎糞污染。
8.慢性胎兒窘迫
多發生在妊娠末期,往往延續至臨產并加重。其原因多因孕婦全身性疾病或妊娠期疾病引起胎盤功能不全或胎兒因素所致。臨床上除可發現母體存在引起胎盤供血不足的疾病外,隨著胎兒慢性缺氧時間延長而發生胎兒宮內發育遲緩。
9.急性胎兒窘迫
主要發生于分娩期,多因臍帶因素(如脫垂、繞頸、打結等)、胎盤早剝、宮縮過強且持續時間過長及產婦處于低血壓、休克等而引起。臨床表現為胎心率改變、羊水胎糞污染、胎動過頻、胎動消失及酸中毒。
10.胎心變化
胎心出現異常改變是胎兒窘迫早出現的癥狀,胎兒的正常心率為120~160次/分,160次以上或120次以下均屬不正常,低于100次表示嚴重缺氧。窘迫時先是表現為胎心加快,而且心跳規則、有力,之后心跳開始變慢、變弱,節率也變的不規則。但應注意,當子宮收縮時,由于子宮—胎盤的血液循環暫時受到干擾,使胎心變慢,而當子宮收縮停止后,胎心很快就恢復正常,因此應以兩次子宮收縮之間的胎心為準。
治療
1.慢性胎兒窘迫
應針對病因,視孕周、胎兒成熟度和窘迫的嚴重程度決定處理。
(1)能定期作產前檢查者,估計胎兒情況尚可,應使孕婦多取側臥位休息,爭取胎盤供血改善,延長孕周數。
(2)情況難以改善,接近足月妊娠,估計在娩出后胎兒生存機會極大者,可考慮行剖宮產。
(3)距離足月妊娠越遠,胎兒娩出后生存可能性越小,應將情況向家屬說明,盡量保守治療以期延長孕周數。實際胎兒胎盤功能不佳者,胎兒發育必然受到影響,所以預后較差。
2.急性胎兒窘迫
(1)宮口開全,胎先露部已達坐骨棘平面以下3cm者,應盡快助產經陰道娩出胎兒。
(2)宮頸尚未完全擴張,胎兒窘迫情況不嚴重,可予吸氧(面罩供氧),通過提高母體血氧含量,以改善胎兒血氧供應。同時囑產婦左側臥位,觀察10分鐘,若胎心率變為正常,可繼續觀察。若因使用催產素宮縮過強造成胎心率異常減緩者,應立即停止滴注,繼續觀察是否能轉為正常。病情緊迫或經上述處理無效者,應立即行剖宮產結束分娩。
預防
胎兒宮內窘迫可直接危及胎兒健康和生命。因此,產前定期檢查非常重要,可及時發現母親或胎兒異常情況的出現,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慢性腎炎、過期妊娠、胎盤老化、貧血、胎兒發育遲緩、前置胎盤、合并心臟病等,從而判斷出對胎兒的危害程度,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而預防或治療之。孕期注意自我保健,增加營養,勞逸結合,避免不良生活習慣,預防胎盤早剝。自覺身體不適、胎動減少及時就醫。對治療無效的胎兒宮內窘迫,如已近足月,未臨產,宮外環境優于子宮內,及早終止妊娠。
結語:上述內容就是關于胎兒宮內缺氧的相關知識了,胎兒宮內缺氧有可能會危及胎兒的健康安全,因此產婦在臨產前一定要做到定期檢查,在生產的過程中若是出現胎兒宮內缺氧的情況也不要慌張,聽從醫生的指示,就一定能排除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