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是一種發于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對健康是非常大的威脅,而現如今已有許多的結腸癌患者已經轉變為結腸癌肝轉移。那么結腸癌肝轉移的病因是什么,結腸癌肝轉移該如何檢查,結腸癌肝轉移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肝臟是結腸癌主要的轉移部位,發生率高50%發生肝轉移。結直腸癌肝臟轉移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生物學過程,機制尚不完全明了,微轉移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從解剖學的角度看,引流結直腸的靜脈血流均匯入門靜脈進入肝臟,肝竇是胃腸道血液回流的部位,對血流的廓清率高,是腫瘤細胞容易著床的臟器;結直腸癌易侵入靜脈,發生率可高達20%~30%;癌細胞一旦脫落進入血循環,很容易在肝臟形成轉移灶。
肝臟是惡性腫瘤常見的轉移器官,據報道,惡性腫瘤患者40%有肝轉移,而結直腸癌患者肝轉移率高達60%~71%。結直腸癌肝轉移分為同時性肝轉移和異時性肝轉移。前者是指發現結直腸癌的同時發現肝轉移,原發灶與肝轉移灶發現的間隔< 6個月;結腸癌術后肝轉移,原發灶與肝轉移發現間隔> 6個月者為異時性肝轉移,異時性肝轉移約30% ~40%發生在所謂的根治性切除術后, 80%發生在術后2 年內。肝轉移是影響結直腸癌預后和長期生存的主要原因。
對于結直腸癌患者,醫生應考慮到肝轉移的可能,進行相關的檢查。術中應常規探查肝臟,必要時可考慮術中B超檢查。治療后的患者進行隨診,術后1~2年內每3~6個月隨診1次;術后3~5年內每6~12個月隨診1次; 5年后每1~2年隨診1次。
隨診項目包括腫瘤標志物的檢測、B超、CT和胸片等。手術患者應定期行結腸鏡檢查、以發現吻合口及結腸其他部位有無復發。預防結直腸癌肝轉移的措施:術中應注意無瘤原則、操做時動作要輕柔,避免擠壓腫瘤,可在腫瘤切緣兩側用布帶扎緊;按根治的原則切除腸管和清掃淋巴結,既要達到根治范圍、又要達到徹底的程度;可采用術中門靜脈置管,術后5-FU持續靜滴化療;依據病理結果制定合理的術后輔助治療方案并嚴密隨診。
對結腸癌肝轉移的癥狀出現后患者應采取積極態度,可以聯合D組分進行介入治療或靶向治療,D組分對于抑制癌轉移有很好的效果。
約有30%的患者在手術前已有B超或CT無法檢測的陰匿性肝轉移。結腸癌肝轉移灶切除術是安全的,而且是目前有可能提高已經轉移患者長期生存率的治療方法。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10%-20%)適合手術切除,且其中70%術后復發。
據全球多個外科科嘗試肝轉移灶術后復發的再行肝切除術統計表明,再次手術也是安全的,并且有著與初手術相似的生存率。如何提高結腸癌肝轉移患者的手術切除率成為各國醫學醫生的研究熱點,日本研究發現,術前服用D組分,可以提高手術成功率。
結腸癌肝轉移經常發生于晚期患者中,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影響也很嚴重,已經發現患者出現肝轉移就要立刻治療,并且要找出造成肝轉移的病因,防止引起其他的并發癥。
結腸癌肝轉移的癥狀的診斷主要依靠術前檢查和(或)術中探查,以及必要時術中活檢;而異時性肝轉移則主要依靠術后的定期隨訪復查。血清CEA異常升高比臨床發現復發轉移灶要早4~10個月,其陽性率一般可達70%以上,因此每隔2~3個月復查血清CEA是早期發現復發、轉移的有效方法。測定膽汁、十二指腸液中的CEA有可能發現更早的肝轉移癌。目前尚缺乏能取代CEA的新標志物。
專家建議治為主,輔以養,所以患者的飲食護理也極其重要,對病人應遵循營養全面,少量多餐的原則。
選擇食物的原則
高熱量、低脂肪的清淡飲食。注意味道的選擇,如甜、酸等可刺激食欲。還要多吃高維生素的食物。
在食補上除選擇一般病人常用的食品外,從中醫上講,還要多食用些補養肝腎、調理脾胃之品,如橘子、佛手、山楂、黑木耳、蘑菇、赤豆、胡椒、鮮姜、鯫魚、蜂蜜、紅蘿卜、番茄、馬齒莧菜、向日葵子等。
結直腸癌肝轉移的手術適應證和時機
結直腸癌肝轉移在原發灶已經根治后或在切除的同時作肝部分切除或肝葉切除,對提高肝轉移癌的療效有很大幫助。只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均應積極行癌腫局部切除。
(1)患者一般情況較好,心、肺、肝、腎功能正常;
(2)原發癌已根治切除;
(3)轉移癌局限于肝臟的某一葉或肝段,單發或3個以內結節,無全身其他部位或腹腔內轉移者。對于在行結、直腸癌手術的同時發現位于肝邊緣的轉移灶,可同期做肝轉移癌局部不規則肝葉切除。如切除有困難或肝內有多發轉移灶者,可行肝動脈結扎加無水乙醇注射或肝動脈插管化療加肝動脈結扎術,術后有可能使腫瘤縮小,從而獲得二期手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