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X線檢查
可見長骨干骺端臨時鈣化帶變密、增厚,普遍性骨質稀疏,并可引起骨折及骨骺分離、移位。
增生的骨骺盤向兩旁凸出,形成骨刺,稱為側刺,為維生素C缺乏的特殊表現,具有診斷意義。
骨骺中的骨化中心密度降低,呈毛玻璃樣,骨小梁結構消失,周圍呈細環狀致密影,即本病典型的溫伯格(wimberger)環。
此外,長骨骨骺區骨膜下出血,可使骨皮質與骨膜分離,干骺端可有血腫形成。
小兒肋骨前端增寬,頂端圓突如壓舌板狀,易與佝僂病的肋骨杯狀末端相區別。
鑒別診斷
1、肢體腫痛應與化膿性關節炎、骨髓炎、蜂窩組織炎、深部膿腫等鑒別;維生素C缺乏時骨膜下血腫需與腫瘤鑒別。
2、肋串珠維生素C缺乏患兒的肋軟骨串珠呈尖刺狀,而佝僂病的肋串珠呈圓鈍形。
3、出血癥狀應與其他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敗血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鑒別。
并發癥
1、骨質疏松維生素C缺乏,膠原蛋白合成障礙,以致骨有機質形成不良而導致骨質疏松。在兒童常表現出一種突出的特征,即長骨端呈桿狀畸形,關節活動時疼痛,患兒常使膝關節保持屈曲位。
肋骨及肋軟骨交界處明顯突出呈串珠狀,其角度比佝僂病串珠稍尖;在凸起的內側可捫及凹陷;佝僂病串珠則兩側對稱,無內側凹陷區。
2、近年證明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C,可能產生以下不良反應。
⑴尿中排出的草酸顯著增高,可能發生尿路草酸鹽結石。腎結石、痛風、半胱氨酸尿癥等病人應慎用。透析病人反復應用維生素C(每次均>1g)可出現高草酸血癥。
⑵可能降低婦女生育力,影響胚胎發育。故主張婦女服用維生素C量不超過2g/d;生長期兒童服用大量維生素C,易致骨病。
⑶每天服用維生素C1g以上可引起胃腸道不適、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及尿頻;快速靜脈注射可引起頭暈、暈厥;長期大量服藥后停用,可引起停藥后維生素C缺乏癥。
⑷下列疾病時慎用:G-6-PD缺乏,鐮狀紅細胞貧血(可引起溶血加劇);抗凝治療時(可干擾抗凝效果);糖尿病(可致尿糖假陽性);胃腸道出血病人可致糞便潛血假陰性;血紅蛋白沉著癥、珠蛋白合成障礙貧血病人可致鐵吸收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