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氨酶正常不代表肝臟功能恢復正常。如轉(zhuǎn)氨酶正常:但已處于肝病晚期,轉(zhuǎn)氨酶以消耗殆盡,顯示未升高活略高;或者在重癥肝病時黃疸的不斷加重,轉(zhuǎn)氨酶正常或者下降,此現(xiàn)象稱為“膽-酶分離”。
2、血清膽紅素
膽紅素主要了解黃疸的有無、程度及變化動態(tài),總膽紅素的正常值為1.71-17.1μmol/L(1-10mg/L),直接膽紅素的正常值為1.71-7μmol/L(1-4mg/L)。膽紅素偏高的患者會出現(xiàn)眼黃、尿黃、皮膚黃的黃疸癥狀。
3、谷氨酰轉(zhuǎn)移酶
當肝炎恢復期時,ALT和AST恢復正常后,GGT仍異常升高。常以此酶作為患者是否可恢復正常的標志。
4、血清蛋白檢測
包括血清總蛋白、白蛋白與球蛋白比值及蛋白電,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為35-50g/L,球蛋白為20-30g/L,A/G比值為1.3-2.5。血液中蛋白的含量可以反映肝臟功能,如果蛋白質(zhì)降低就表示肝臟合成功能受損害,是病情比較嚴重的表現(xiàn),如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
一些非肝臟疾病也可以使血液中蛋白質(zhì)發(fā)生變化,所以分析結(jié)果時要注意一些生理性的影響因素。
5、其它肝功能檢查指標
血氨(嚴重肝細胞損害時,血氨可升高);凝血酶原活動度(凝血酶原活動度降低時,常反映肝細胞的損害程度);甲胎蛋白(簡稱AFP,持續(xù)升高,提示原發(fā)性肝癌的可能性),以及堿性磷酸酶等指標。
6、白蛋白偏高
肝功能檢測白蛋白偏高的原因
白蛋白由肝實質(zhì)細胞合成,是球蛋白的一種,白蛋白和球蛋白都是蛋白質(zhì)。血漿中含有大量的白蛋白,其含量占到血漿總蛋白的50%。在奶類制品和蛋類中含量比較高。白蛋白的主要作用是維持體內(nèi)的的膠體滲透壓,當膠體滲透壓過低時,血液中的水分會進入組織液,身體癥狀表現(xiàn)為水腫。
肝功能檢查白蛋白的正常值為
新生兒28~44g/L;14歲后38~54g/L;成人35~50g/L;60歲后34~48g/L。慢性肝炎,肝硬化時常出現(xiàn)白蛋白減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
白蛋白偏高主要見于血液濃縮而導致相對性的增高,比如:嚴重的脫水和休克,嚴重的燒傷、腎臟疾病、大量出血等。腹瀉、嘔吐、高熱時急劇失水也可導致血清中白蛋白濃度增高,從而引起白蛋白偏高。此外白蛋白偏高也可受到飲食中蛋白質(zhì)攝入量影響。
所以,對于乙肝患者來說,白蛋白偏高不是個好事,應當引起重視,血清中白蛋白的濃度可反映肝臟是否受損以及受損的嚴重程度,同時白蛋白水平的改變還能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性繼發(fā)癥,因此,乙肝患者白蛋白高一定要去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全面檢查,確定病因以便及時有效的采取治療措施,要積極治療才好。
結(jié)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肝功能正常值也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肝功能正常值是我們應該知曉的哦,如果我們的肝臟被疾病困擾,而我們不知道的話對我們的健康來說是極其不負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