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
HIE至今尚無完整統一的治療方案,經過多年臨床實踐,國內對HIE的治療確有改進,HIE預后也有一定程度改善。對HIE的治療,越早開始越好,對一些重度窒息兒,復蘇后如出現興奮激惹,或嗜睡抑制,便應仔細檢查肢體肌張力和原始反射有無改變,若符合HIE的臨床診斷依據,便應立即開始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1.支持療法
維持血氣和pH在正常范圍:有青紫、呼吸困難者吸氧,有代謝性酸中毒用碳酸氫鈉,有報道增加血流量可達20%左右。維持心率、血壓、血糖等在正常范圍。
2.對癥處理
對癥治療可防止已經形成的病理生理改變對受損神經細胞的進一步損害,可縮短新生兒期病程,從而減少后遺癥的發生。對驚厥、腦水腫和腦干癥狀的處理應積極和及時,一旦出現,力爭在短時間內將其控制或消除。
(1)降低顱內壓
HIE的顱壓增高,早在生后4小時便可出現,一般在第2天明顯。生后3天內應適當限制液體入量。由于窒息兒多有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和腎功損害。尿量常偏少,生后第一天有顱壓增高可先用速尿,地塞米松,靜脈注射,4~6小時后重復應用,連用2~3次激素不至對機體免疫功能產生抑制作用。
第2天后顱壓仍高,可用甘露醇,靜脈注射,連用2~3次,間隔4~6小時,力爭在生后48~72小時內使顱壓明顯下降,很少需用到72小時后,若顱壓增高遲遲不降,應作CT或B超檢查有無腦實質大面積缺氧缺血性損害。新生兒期對使用高滲藥物應慎重,每次用量宜小,以免腦組織過度脫水,反而誘發顱內出血。
(2)控制驚厥
HIE患兒常在生后12小時內產生驚厥,在除外低血糖、低血鈣后,首選苯巴比妥控制驚厥,該藥可降低腦代謝率,對HIE引起的驚厥更為合適。也可加用短效鎮靜藥如水化氯醛肛注;或安定靜脈注射,用至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為止。
(3)消除腦干癥狀
重度HIE患兒常因昏迷,腦干癥狀遲遲不恢復,使病程延長,易產生后遺癥甚至危及生命。近年發現HIE患兒血漿中β-內啡肽水平明顯增高。β-內啡肽是一種內源性阿片類物質,任何原因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都會導致其釋放增加,并能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繼發性損傷,從而引起神志障礙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甚至長期昏迷和死亡。
納絡酮為阿片受體能特異性拮抗劑,能有效地阻斷內源性阿片類物質引起的意識障礙、呼吸抑制和心血管交感功能的抑制等。使中樞性呼吸衰竭得到改善,心輸出量增加,全身血液循環得到改善的同時,增加了腦部的血氧供應。國內學者報道,對伴有中樞性呼吸衰竭、驚厥、胃腸功能紊亂等重度HIE患兒,納絡酮能明顯提高其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這對于臨床搶救重度HIE患兒具有重要意義。
3.腦細胞代謝賦活劑等藥物治療
這類藥物有腦活素、胞二磷膽堿、1,6-二磷酸果糖,均為70~80年代試制并用于神經科臨床的藥物。其共同特點為通過不同途徑促進神經細胞代謝功能,防止或減輕各種病理刺激對神經細胞造成的損傷,從而恢復神經功能。糖皮質激素作為抗炎、抗休克和搶救重危患者的藥物,在臨床應用多年,對其腦保護作用曾有爭議。神經節苷脂是一類含唾液酸的鞘糖脂,廣泛存在于脊椎動物各種組織的細胞膜,在神經細胞內的含量為豐富。
神經節苷脂能夠促進神經細胞分化、神經突生長和突觸形成,并且參與了神經可塑性的調控和腦損傷后的功能恢復,因此被認為對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具有神經營養和神經保護作用。依達拉奉通過消除或減少氧自由基特別是其中的超氫氧離子的產生,減輕滯后于氧自由基產生的脂質過氧化反應,兩者共同作用減輕了神經細胞的損傷從而減輕了腦水腫。
4.高壓氧治療
50年代有學者即已報道用高壓氧(HBO)治療新生兒窒息取得滿意效果。近來國內研制成嬰兒透明氧艙,新生兒臨床應用高壓氧治療才得以逐步開展,主要用于治療HIE。據國內報道高壓氧治療HIE新生兒期療效較滿意,但缺乏遠期隨訪結果,今后尚需對其遠期療效及可能產生的副作用進行深入研究。
5.其他
近年來國內報道用于治療HIE的藥物尚有復方丹參注射液,認為該藥具有鈣離子通道拮抗作用和氧自由基消除作用,并能增加腦血流速度,降低搏動指數和阻力指數,改善腦血流,促進神經細胞功能恢復。靜脈滴入,5~7天為一療程。其他如尼莫地平、大量維生素C等僅為個別報道。
結語:以上就是關于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相關內容了,大家在看完之后是不是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有了初步的了解呢。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對于患者的身體會造成極大的傷害,因此我們要做到及早發現,盡快治療,這樣才能早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