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骨髓纖維化是一種骨髓疾病,對人的健康是很大的危害。那么造成原發骨髓纖維化的病因有哪些呢,患上原發骨髓纖維化之后會有哪些癥狀呢,原發骨髓纖維化的治療該怎樣進行呢,想要了解的朋友就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內容吧。
本病的特征是貧血、骨髓纖維組織增生和髓外造血。外周血可見淚滴樣紅血細胞,存在肝脾腫大。原發骨髓纖維化可以伴發下列一系列并發癥。
病因
原發骨髓纖維化患者,造血系統的改變為顯著。由于髓外造血也可累及其他器官系統。
研究表明原發骨髓纖維化患者髓系細胞由克隆性干細胞分化。但是,骨髓成纖維細胞、T細胞是多克隆的。過度骨髓纖維化的病因仍不清楚。血小板、巨核細胞和單核細胞是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如轉化生長因子β(TGF -β)、血小板來源的生長因子(PDGF)、白細胞介素1(IL)、表皮生長因子(EGF)和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可以導致成纖維細胞生成和細胞外基質的增殖。此外,TGF-β和bFGFβ可能造成了血管內皮細胞增殖和骨髓微血管生長。
新生血管形成是慢性骨髓增殖性腫瘤的主要標志。大約70%的骨髓纖維化患者骨髓中的微血管密度升高。在原發骨髓纖維化患者的骨髓和髓外造血部位都有新生血管形成。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水平升高是新生血管生成增加的主要機制。
癥狀
原發骨髓纖維化的患者有四分之一可以沒有癥狀,因體檢發現脾大或血細胞計數異常而就診。如出現癥狀一般與貧血、脾大、高代謝狀態、髓外造血、出血、骨骼變化、門靜脈高壓和相關免疫異常。
貧血可以是無效造血、紅細胞發育不良和脾功能亢進的結果。貧血可以導致易疲勞、虛弱、呼吸困難和心悸。
脾臟腫大可以導致早飽、左上腹不適。脾梗死、脾周圍炎或包膜下血腫可以造成嚴重的左上腹或左肩疼痛。偶爾,患者可以出現結腸壓力相關的腹瀉。
高代謝狀態可以造成體重減輕、盜汗、低熱。可以出現痛風和尿酸腎結石。
原發骨髓纖維化患者四分之一都可以出現出血癥狀。嚴重程度各異,從皮膚瘀點到威脅生命的消化道大出血都有發生。血小板功能障礙、獲得性V因子缺乏癥、血小板減少癥、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食管靜脈曲張、消化性潰瘍等都是導致出血的可能原因。
髓外造血引起的癥狀根據受累器官不同而不同,包括消化道出血、脊髓壓迫、癲癇發作、血尿、腹水、心包積液、胸腔積液、咯血、呼吸衰竭等。
門靜脈高壓癥可能會顯著增加脾門靜脈血流,降低肝血管的順應性。可以發生腹水、食道胃底靜脈曲張、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腦病。肝門靜脈血栓形成也是可以出現的并發癥。
原發骨髓纖維化的患者也可以出現骨質硬化,有可能會引發嚴重的關節和骨骼疼痛。
半數原發骨髓纖維化的患者存在體液免疫異常。可以檢測到許多自身抗體和循環免疫復合物,有淀粉樣變的報道。由于免疫缺陷容易發生感染,常見的感染部位是肺。
治療
PMF是一種進展緩慢、病程漫長的疾病,許多患者不經任何治療可長期穩定,只有出現下列情況時才需治療。
①巨脾且引起相應癥狀者;
②單項或多項血細胞數明顯上升或減少者;
③骨骼疼痛者。
針對患者具體病情,可選擇下列治療措施。
1.雄激素及蛋白同化激素
適用于以貧血為主的血細胞減少者,需長期應用,通過刺激骨髓造血祖細胞,使之生成更多的血細胞。約半數患者經3個月以上的治療,紅細胞可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或停止、減少輸血,少數患者白細胞、血小板也有所升高。雄激素常用口服制劑為司坦唑2mg,3次/d,其有肝毒性,故需定期監測肝功能。蛋白同化激素達那唑200mg,3次/d。
2.糖類皮質激素
伴溶血者,或血小板明顯減少伴出血者可試用。應用1個月無效者,可較快逐漸減量停用,以避免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有效者宜緩慢逐漸減量,部分患者需長期應用維持量。有報告用大劑量甲潑尼龍沖擊治療,對部分患者取得較好療效。劑量為20~30mg/(kg·d),連續3天靜脈滴注,然后更換口服制劑逐漸減量。皮質激素長期應用有諸多不良反應,應設法采取相應措施避免之。
3.細胞毒藥物
適用于血細胞單項或多項明顯升高者。該類藥物可阻止造血細胞異常增生,其中通過抑制巨核細胞,使其產生的各種相關細胞因子減少,間接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而減輕纖維化。常用藥物有白消安、羥基脲、硫鳥嘌呤、苯丁酸氮芥。
4.抗纖維化藥物
此類藥物通過不同環節抑制膠原合成,或促進膠原分解。骨化三醇(1,25-雙羥維生素D3)具抑制CFU-Meg增殖,從而降低成纖維細胞活性因子水平,減少膠原合成;同時促進CFU-GM增殖,使單核巨噬細胞產生更多的膠原酶,降解膠原及減少其沉積;不良反應為伴發高鈣血癥;使用劑量為0.5~2μg/d,分次口服。
抗纖維化藥物目前正在臨床試用之中,由于均需長期服用,難有隨機對照的療效結果,故是否確有效,尚有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