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特綜合征是關節炎的一種,在醫學上被稱為反應性關節炎,它是發生在某種特定部位的關節炎,對人的健康是很大的威脅。那么你知道賴特綜合征的發病原因是什么嗎,賴特綜合征有哪些癥狀呢,賴特綜合征患者應該怎么接受治療呢,下面,想了解的朋友就一起來看看吧。
隨著人們對本病進行的一系列的臨床及實驗室研究證實,目前認為,反應性關節炎是一種繼發于身體其他部位感染后出現的急性非化膿性關節炎。除關節表現外,反應性關節炎常伴一種或多種關節外表現。
近年發現,包括細菌、病毒、衣原體、支原體、螺旋體等在內的絕大多數微生物感染后均可引起反應性關節炎,因此廣義的反應性關節炎范圍甚廣,是臨床上常見的關節炎之一;然而經典的反應性關節炎僅指某些特定的泌尿生殖系或胃腸道感染后短期內發生的一類外周關節炎,而賴特(Reiter)綜合征為經典反應性關節炎中的經典。該病多發生于18~40歲青年男性,國外發病率在0.06%~l%,國內尚無相關的流行病學數據報道。也可見兒童及老年人。男女發病率無明顯不同。本病無地域差異,可發生于世界各地。
病因
反應性關節炎的發病與感染、遺傳標記(HLA-B27)和免疫失調有關。患者親屬中骶髂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銀屑病發病數均高于正常人群。引起反應性關節炎的常見病原微生物包括腸道、泌尿生殖道、咽部及呼吸道感染菌群,甚至病毒、衣原體及原蟲等。這些微生物大多數為革蘭染色陰性,具有粘附黏膜表面侵入宿主細胞的特性。研究發現,許多反應性關節炎患者的滑膜和滑膜白細胞內可檢測到沙眼衣原體的DNA和RNA,及志賀桿菌的抗原成分。
而衣原體熱休克蛋白、耶爾森菌熱休克蛋白-60及其多肽片段均可誘導反應性關節炎患者T細胞增殖。這些發現提示,患者外周血中的T細胞可能受到上述細菌的抗原成分的誘導而導致發病。與此同時,近期大量研究證明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與反應性關節炎的發病也密切相關,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是反應性關節炎的另一個常見原因。Kocak等將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后關節炎/關節痛,但不符合修訂的Jones風濕熱診斷標準者診斷為鏈球菌感染后反應性關節炎。
反應性關節炎的發病還與HLA-B27有密切的相關性,腸道及泌尿生殖道感染引起的反應性關節炎多與易感基因HLA-B27有關,而鏈球菌、病毒、螺旋體導致的反應性關節炎一般無HLA-B27因素參與。
臨床表現
1.全身癥狀
全身癥狀常突出,一般在感染后數周出現發熱、體重下降、倦怠無力和大汗。熱型為中至高熱。每日1~2個高峰,多不受退熱藥影響。通常持續10~40天,可自行緩解。
2.關節炎
首發癥狀以急性關節炎多見,典型的關節炎出現在尿道或腸道感染后1~6周。呈急性發病。多為單一或少關節炎,非對稱性分布,呈現伴關節周圍炎的臘腸樣指(趾)。關節炎一般持續1~3個月,個別病例可長達半年以上。主要累及膝及踝等下肢大關節。肩、腕、肘、髖關節及手和足的小關節也可累及。受累關節呈熱、腫脹、劇痛和觸痛。膝關節常有明顯腫脹及大量積液。背部不適常放射到臀部和大腿。在臥床休息和不活動時加重。肌腱端病的典型表現是跟腱附著點炎。初次發病癥狀通常在3~4個月內消退,并可恢復正常。但有復發傾向,某些患耆可在反復發作過程中發生關節畸型、強直、骶髂關節炎和(或)脊柱炎。
3.泌尿生殖道炎癥
典型患者是在性接觸或痢疾后7~14天發生無菌性尿道炎。男性患者有尿頻和尿道燒灼感。尿道口紅腫,可見清亮的黏液樣分泌物。也可出現自發緩解的出血性膀胱炎或前列腺炎。旋渦狀龜頭炎為陰莖龜頭和尿道口無痛的淺表性紅斑潰瘍,見于20%~40%的男性患者。龜頭炎的發生與尿道炎的有無或輕重無關。龜頭炎一般在幾天或幾周痊愈,極少數可持續幾個月。女性患者可表現為無癥狀或癥狀輕微的膀胱炎和官頸炎,有少量陰道分泌物或排尿困難。
4.皮膚黏膜表現
超過50%的患者可出現皮膚黏膜癥狀。溢膿性皮膚角化癥為病變皮膚的過度角化,見于10%~30%的患者。通常出現于足底和手掌,也可累及指甲周圍、陰囊、陰莖、軀干和頭皮。開始為紅斑基底上清亮的小水皰,然后發展成斑疹、丘疹并形成角化小結節。這種皮損無論從臨床表現還是從組織病理上都很難與膿皰性銀屑病相鑒別。類似于銀屑病的指甲角化也可見于6%~12%的患者。
5%~15%的患者可出現一過性淺表性腔潰瘍,潰瘍多位于硬腭和軟腭、牙齦、舌和頰黏膜,開始表現為水皰,逐漸發展成淺小、有時融合的潰瘍,多為無痛性。結節紅斑是耶爾森菌感染的臨床表現,常見于女性、HLA-B27陰性及缺乏胃腸道癥狀的患者。
5.眼部癥狀
1/3的反應性關節炎患者可出現結膜炎,通常癥狀較輕,常在關節炎發作時出現,可以是單側或雙側受累,伴有無菌性分泌物。1~4周多可自發緩解,但很易復發。5%的患者出現急性前色素膜炎,表現為眼睛疼痛、發紅和畏光,預后一般較好,但是如不治療,有11%的患者可出現失明。角膜炎、角膜潰瘍、表面鞏膜炎、視神經和球后神經炎、前房出血也可見于持續性或慢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