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尿毒綜合征是一種多發于嬰幼兒的疾病,對人的健康會有很大的危害,不可小看。那么你知道溶血尿毒綜合征的臨床表現是什么嗎,溶血尿毒綜合征應該怎樣治療呢,想要了解的朋友,就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內容吧。
溶血尿毒綜合癥(heomlytic uremic syndrome,HUS):是以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為特征的一種綜合癥。主要見于嬰幼兒,國內報道僅數十例,以學齡兒童多見。本癥是小兒急性腎功能衰竭常見的原因之一,曾在阿根延、北美、南美洲有過小流行。本病尚無特殊療法,死亡率曾高達77%,近年來由于綜合療法特別是早期腹膜透析的應用,病死率已下降至4.5%。
臨床表現
主要發生于嬰幼兒和兒童,男性多見。散發多見,少數地區呈爆發流行,國內以晚春及初夏為高峰。
1、前驅癥狀
近90%的患者有前驅癥狀,多數為胃腸炎表現,入腹痛、腹瀉、嘔吐及食欲不振,伴重度發熱。腹瀉可為嚴重血便,極似潰瘍性結腸炎。少數病例以呼吸道感染癥狀為前驅癥狀。前驅期約持續數天至2周,其后常有一無癥狀間歇期。
2、溶血行貧血
在前驅期后5~10天(可遲至數周)突然發病,以溶血性貧血和出血為突出變現。患兒突然面色蒼白、黃疸(占15%~30%)、頭昏乏力、皮膚粘膜出血、嘔血、便血或血尿,常有部分患者出現貧血性心力衰竭及水腫,可有肝脾大、皮膚瘀斑及皮下血腫等。
3、急性腎衰竭
與貧血幾乎同時發生,少尿或無尿,水腫,血壓增高,出現尿毒癥狀、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
4、其他
尚可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痛、嗜睡、性格異常、抽搐、昏迷、共濟失調等。
診斷
根據先驅癥狀及突然出現的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及急性腎功能衰竭三大特征不難作出診斷,但應與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腎功能衰竭、腎小球腎炎、血小板減少及溶血性貧血等鑒別。
輔助檢查
1.血液學改變
由于急性溶血,血紅蛋白下降明顯,可降至30~50g/L,網絡紅細胞明顯增高,血清膽紅素增高。周圍血象有特征性的是紅細胞形態異常,表現為大小不等、嗜多染、三角形、芒刺狀及紅細胞碎片等。白細胞升高可見于85%的病人。90%病例病初即有血小板減少,平均值為75×109/L,大多在2周內恢復正常。
2.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檢查其結果與病期關系密切。早期可有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纖維蛋白原降低、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增高及凝血Ⅱ、Ⅷ、Ⅸ及Ⅹ因子減少,但數天后即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