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或長期脾胃虛弱的人,如不想吃飯、渾身沒勁或者飯后感覺胃滿滿的、腹脹、拉肚子等脾虛濕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藥和炒雞內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沖著喝,緩解癥狀。
多喝薏仁茶
薏仁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早在神農嘗百草時就發現了她,見她婀娜多嬌的英姿,白圓如明珠的果實,微風吹拂中是那樣姍姍可愛,神農氏就把她當成人了,因而動情地昵稱她為"薏苡人"。
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薏米可以去濕,下火,去痘。煲完湯后,湯渣也可以吃。偏于溫性的艾葉、佩蘭,可以除濕,偏于涼性的竹葉、荷葉可以清熱,每天泡茶喝,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
少吃油膩、甜味品,預防濕熱
濕熱體質,除通過飲食調理外,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適度飲水,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應早睡早起,室內經常通風換氣,能不用空調盡量不用,養成按時大便的習慣。早起出來活動到出汗為止,出汗可幫助排濕,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傷氣。
體內濕熱,如果只表現為輕微的癥狀時,通過以上調理就會有所好轉,如果癥狀嚴重通過調理效果不好的,好找中醫辨證施治后再調理。
脾胃濕熱的癥狀
脾胃濕熱有很多明顯的癥狀,突出的辨識濕留氣滯,其也是眾多脾胃濕熱患者共同的病機。究其原因,脾胃濕熱的主要原因來自于人們生活中的各種壞習慣,比如長期吃辛辣食物、生冷食物、油炸食品、甜食、長期的吃的過飽等。
對于脾胃濕熱的癥狀,正如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所言:脾胃濕熱見癥多端,胃脘疼痛,嘈雜灼熱,口干不欲飲,饑而不欲食,小便色黃,大便不暢是脾胃濕熱的辨證要點,具體表現如下。
脾胃濕熱的癥狀1
一般濕熱體質就是脾胃不好容易長痘痘、粉刺。
脾胃濕熱的癥狀2
脘灼熱疼痛,嘈雜泛酸。
脾胃濕熱的癥狀3
口干口苦,渴不欲飲,口甜粘濁,食甜食則冒酸水,納呆惡心,身重肢倦。
脾胃濕熱的癥狀4
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苔黃膩,脈象滑數。
慢性腸胃病的臨床表現為本虛標實,其是脾胃濕熱的一種表現。由于濕熱證的纏綿難愈,臨證需審證求因,辨別濕與熱孰輕孰重,靈活加減。此外,對于脾胃濕熱證患者,其在胃鏡檢查時往往發現胃中潴留液較多,粘性較大。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脾胃濕熱也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脾胃濕熱在我們生活中還是比較常見的,我們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身體的調節才是很關鍵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