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身治療
影響機體抵抗力的因素或慢性病,如衰弱、營養不良、過敏、糖尿病、肝腎功能不良,應得到糾正。
3.控制感染的保守治療
(1)局部抗生素滴耳液
根據耳膿液培養結果和藥物敏感試驗,選擇對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溶液滴耳。應避免選用有耳毒性的抗生素。由于致病菌可能產生耐藥和反復感染或混合感染,治療后療效不明顯者,應定期重復作耳膿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未獲化驗結果前,一般采用潔霉素、氯霉素、氟嗪酸等藥滴耳,也可加入皮質激素類藥有助于中耳粘膜水腫的消退。滴藥前外耳道和鼓室分泌物用消毒細棉簽輕輕拭凈或用吸管吸凈。滴藥后,交替輕壓耳屏使藥液進入鼓室和咽鼓管。
(2)全身抗生素治療
慢性中耳炎急性發作時應考慮全身抗生素治療。同時根據耳膿液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抗生素。膽脂瘤繼發急性感染應注意清除鼓室脫落上皮和角化物或痂皮。否則膽脂瘤囊腔引流不暢,雖全身應用抗生素,仍難使局部的藥物起到有效的作用。
(3)局部肉芽、息肉和膽脂瘤物質去除
鼓室或袋狀內陷腔內的角化物質及時清除常有利于引流和感染的控制。小肉芽可用10%硝酸銀燒灼。較大的肉芽或息肉可在直視下用環形小刮匙刮除或用杯形鉗摘除,并作活組織病理檢查。
手術治療
慢性中耳炎手術的目的是在根治中耳病灶的基礎上,盡量修復鼓室的正常解剖結構,保留或提高聽力,并防止感染或膽脂瘤復發。主要的手術有乳突根治術、改良乳突根治術、鼓膜修補術、伴或不伴乳突根治術的鼓室成形術等。
(1)手術適應證
①慢性中耳炎已引起顱內、外并發癥時,只要患者的全身情況無手術禁忌,均應及時手術清除中耳病變,并對并發癥采取相應的措施。
②鼓室或乳突腔內有不可逆病變,如膽脂瘤、肉芽、鱗狀上皮、纖維粘連、鼓室硬化或骨炎等。
③慢性中耳炎經積極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者,提示病變在繼續發展。
④慢性中耳炎引起中耳解剖結構的破壞能通過手術恢復其功能者,如鼓膜穿孔、聽小骨病變等。
結語:以上就是關于膽脂瘤型中耳炎的相關知識了,大家在看完之后是不是對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呢,對于膽脂瘤型中耳炎對人的影響是不是有所認識呢?耳朵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它負責幫助我們收集外界的聲音,因此我們要注意衛生,做好對它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