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外囊敞開術
術式,突破肝包蟲病以前治療的一些禁區。外囊敞開術的適應證是:
①完全內囊摘除和穿刺內囊摘除的單純性包蟲病。
②內囊變性壞死或內囊退化以及囊壁鈣化的肝包蟲病。
③合并輕度感染壞死而無全身癥狀的肝包蟲病。
④合并膽漏經縫合修補僅有少量膽汁滲出的肝包蟲病。此術式適應證廣泛,術后遠、近期療效好,無殘腔形成。但一定要按無瘤原則進行,選好用好局部化療藥,選好適應證。
3.袋形縫合術
適用于已有感染的囊腫。在徹底清除內囊和囊腔內容物后,將外囊囊壁全層縫合于切口周圍腹壁,腔內用紗布填塞引流。此種手術后常形成感染竇道,經久不愈。
4.肝切除術
本法能完整切除包蟲,治療效果佳。從現代肝外科學的角度來看,切除寄生蟲感染的肝臟(標準切除或廣泛切除)是理想的方法,但對因包蟲感染而行肝切除要謹慎,一方面是因為肝包蟲病非惡性病變,且常為多中心性的生物性疾病。
另一方面肝切除涉及的術后處理以及術后肝組織的再生能力等問題,因此對肝包蟲病行肝切除術僅適用于囊周切除術不能清除已無法恢復正常的病變肝組織,包括:囊腫已破壞整肝段、葉或半肝;在肝葉或肝段中有大量多發性包囊,相互重疊使包囊間的正常肝實質的功能難以保留。
肝實質內的包蟲囊突破某些肝段或肝區的膽管,造成無法控制的膽漏;在肝實質中有包囊膽管瘺管。特別是對肝上、肝門部、中央型門靜脈間包囊的手術難度較高。
5.肝移植治療
由于肝泡型包蟲病臨床發現多在中晚期,能達到根治性切除病灶的病例不到30%,大部分病人有肝門、下腔靜脈的侵犯無法切除,嚴重影響了病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數病人在5年內死亡。
通過采用“背馱式”原位肝臟移植手術和先轉流后游離肝周同種原位肝移植等技術,可成功治療肝泡型包蟲病,并且晚期肝包蟲病是肝移植的良好指征。肝臟移植的成功為晚期肝包蟲病的治療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
6.其他術式
外囊-空腸-Roux-Y吻合內引流術、包蟲囊腫切除術、肝葉、肝部分切除術、大網膜填塞外囊腔等術式只適用于特殊類型的病人。
肝包蟲病的預防
1、預防在畜牧區廣泛開展有關包蟲病知識的宣傳。
2、加強家犬的管理,兒童勿玩耍狗。
3、防止犬糞污染草場,飼料,水源,預防羊群染病,加強宰殺管理,病死的羊尸應深埋或焚毀。
4、注意好個人衛生。
5、保護水源,搞好環境衛生。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有關于肝包蟲病的一些癥狀以及治療肝包蟲病的一些方法。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此也是有所了解了,也知道了如何預防肝包蟲病了。因此,如果不想患上肝包蟲病的話,則一定要學會預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