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聽說過梅尼埃病嗎?我估計很少有人聽說過,這是一種特發性內耳疾病。梅尼埃病的病因有哪些呢?梅尼埃病的治療手段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和小編來看看梅尼埃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首先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什么是梅尼埃病?梅尼埃病的病因有哪些?下面來看看吧!
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是一種特發性內耳疾病,曾稱美尼爾病,在1861年由法國醫師ProsperMénière首次提出。該病主要的病理改變為膜迷路積水,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旋轉性眩暈、波動性聽力下降、耳鳴和耳悶脹感。本病多發生于30~50歲的中、青年人,兒童少見。男女發病無明顯差別。雙耳患病者占10%~50%。
梅尼埃病是怎么引起的?
梅尼埃病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確。1938年Hallpike和Cairns報告本病的主要病理變化為膜迷路積水,目前這一發現得到了許多學者的證實。然而膜迷路積水是如何產生的卻難以解釋清楚。目前已知的病因包括以下因素:各種感染因素(細菌、病毒等)、損傷(包括機械性損傷或聲損傷)、耳硬化癥、梅毒、遺傳因素、過敏、腫瘤、白血病及自身免疫病等。
DeSousa(2002)將由已知原因引起的膜迷路積水產生的前庭癥狀疾患稱為梅尼埃綜合征,而梅尼埃病則被認為是一種特發性膜迷路積水。
梅尼埃病的飲食
多攝入一些高纖維素以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營養均衡,包括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等必需的營養素,葷素搭配,食物品種多元化,充分發揮食物間營養物質的互補作用,忌煙、酒、濃茶、咖啡等避免接觸過敏原,控制全身過敏性疾病。積極治療全身伴隨疾病。
梅尼埃綜合癥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梅尼埃綜合癥。這是一種耳部疾病,一般臨床表現都會產生眩暈,聽力下降耳鳴等,這種病多發于成人和老人近年來,這種疾病的發病率比較高,那么產生這種疾病都有哪些因素呢?
梅尼埃病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確,眾說紛紜。1938年Hallpike和Cairns報告本病的主要病理變化為膜迷路積水,目前這一發現得到了許多學者的證實。然而膜迷路積水是如何產生的卻難以解釋清楚。目前已知的病因包括以下因素:各種感染因素(細菌、病毒等)、損傷(包括機械性損傷或聲損傷)、耳硬化癥、梅毒、遺傳因素、過敏、腫瘤、白血病及自身免疫病等。
De Sousa(2002)將由已知原因引起的膜迷路積水產生的前庭癥狀疾患稱為梅尼埃綜合癥。而梅尼埃病則被認為是一種特發性膜迷路積水。
發病機制
梅尼埃病的發病機制可概括為原發的解剖生理因素、繼發的體質因素以及遺傳因素。
原發解剖生理因素
2000年,Shea應用CT三維成像測量前庭水管外徑,發現梅尼埃病患者患耳的前庭水管較狹窄,其外徑小于正常組,認為前庭水管狹窄或不顯示可能是本病的發病原因。
另外,由于血管性原因,導致內淋巴管及內淋巴囊的功能不良,這些因素都與膜迷路積水有關。
繼發的體質因素
(1)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不少患者發病前存在情緒波動、精神緊張、焦慮不安、憂郁等。本學說認為,由于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使交感神經應激性增高,內耳小血管痙攣,導致迷路微循環障礙,組織缺氧,代謝產物潴留。從而使內淋巴生化的特性改變,滲透壓增高,導致外淋巴及血液中的液體移入內淋巴間隙,內淋巴生成過多形成膜迷路積水。
(2)內淋巴吸收障礙
內淋巴腔是一個密閉腔隙。內淋巴生成后向內淋巴管、內淋巴囊方向流動,并被內淋巴囊所吸收。在此過程中出現梗阻、內淋巴囊發育不良、炎癥導致的囊壁纖維變性、管壁增厚等所致的吸收功能障礙,均可引起膜迷路積水。而不少耳科學家發現,梅尼埃病患者的內淋巴囊囊腔內有細胞碎片堆積,內淋巴囊上皮變性,纖維化,萎縮,囊腔消失等,也印證了這一發病機制學說。
(3)變態反應
有人發現部分梅尼埃病患者有花粉癥表現,有些則與可疑的致敏食物有關,因此推測本病與變態反應有關。近年的實驗表明,內耳是抗原-抗體反應的靶器官,發生變態反應時,聚集在血管紋和內淋巴囊周圍的免疫活性細胞釋放的組胺、5-羥色胺等可以使毛細血管擴張,管壁通透性增加,液體進入內淋巴間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