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腦室或鞘內注射藥物或造影劑
無論是水溶性或非水溶性作為化學因素動物試驗證實均致腦膜炎反應。
臨床表現
1.劇烈頭痛
頭痛非常劇烈,是常見的癥狀,病程早期即可出現。一般為彌漫性,有時有枕部和額部特別顯著。嘔吐則多為噴射性。
2.頸肌強直
頸部肌肉強硬對被動運動有抵抗,如被動屈頸則有肌痙攣及疼痛。
3.克氏征
下肢髖、膝關節屈曲成直角,然后使小腿伸直,正常可伸直達135°以上,如遇抵抗,小于135°并覺疼時為陽性。
4.布氏征
患者仰臥,被動向前屈頸時,兩下肢自動屈曲為陽性,為小腦腦膜刺激征。
腦膜血管型梅素大多數起病隱襲,病程可急可緩,以腦底部慢性腦膜炎主,常見癥狀有頭痛、智能障礙、顱神經麻痹、部分性癲癇、影響腦脊液循環可致顱內壓增高、腦積水。
以腦動脈炎為主時,可表現為缺血性腦中風。累及丘腦下部可見多尿、嗜睡、肥胖等內分泌代謝紊亂表現。病程中可出現腦膜刺激征。腦脊液常見以經淋巴細胞為主的白細胞增高,糖定量正常,蛋白總量和r球蛋白增高。血清檢查除華氏反應和康氏反應陽性外,熒光梅毒螺旋體抗體吸附試驗(FTA-ABS)陽性,且特異性強,是目前常用方法之一。
一)腦型瘧疾
在惡性瘧疾中的發生率約為20%左右、兒童與新進入流行區的非瘧區人群易感。譫妄與昏迷為主要的腦部癥狀。患者起病時有劇烈的頭痛、抽搐、呃逆等。少數患者可有煩躁不安、躁狂等精神癥狀。腦膜刺激癥狀、癱瘓、失語、錐體束征陽性較為多見。多數患者伴高熱或體溫過低。腦脊液壓力可升高,但細胞數及生化成分多無異常。周圍血液中白細胞數多數減少,涂片易找到瘧原蟲。
(二)腦型血吸蟲病
本病在日本血吸蟲感染侵及中樞神經系統時出現。有疫水接觸史,潛伏期多在感染后六個月左右。主要臨床表現為彌漫性腦炎癥:昏睡或昏迷、定向力障礙、大小便失禁、癱瘓、痙攣、錐體束征及腦膜刺激癥狀。此外,還有發熱及嗜酸性細胞增高等全身癥狀。有些患者可有聽幻覺、牽連觀念、妄想、自知力與判斷力缺乏等精神癥狀。因此,凡具有急性腦炎癥狀或急性精神癥狀的患者,如合并早期血吸蟲病感染,經銻劑治愈者即可確定診斷。CT掃披荊斬棘及MRI用于確定病變的定位,并觀察及動態變化。血吸蟲檢查包括糞便沉淀、孵化及血清環卵沉淀反應、凍干血球間接血凝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聚乙二醇沉淀試驗、單克隆抗試驗和抗體原皮內試驗。腦脊液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可鑒別其它原因的脊髓炎。
(三)肺吸蟲腦病
腦膜炎型多見于病程早期。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發熱、意識障礙、顱壓增高以及腦膜刺激癥狀。患者有疫區生活史,游走性皮下包塊或肺部癥狀,腦脊液壓力增高,有大量嗜酸性細胞,蛋白也可增加。血和腦脊液免疫試驗陽性。抗肺吸蟲試驗治療有顯效。
(四)腦囊蟲病
臨床癥狀因囊尾蚴寄生部位不同而各異。可發生癲癇發作、顱內壓增高、運動及感覺障礙、小腦共濟失調和精神癥狀等。囊尾蚴寄生于腦底部時,可引起慢性腦膜炎的變化,皮下及肌肉內可有囊尾蚴結節,腦脊液壓力,細胞數、糖及蛋白可增高,嗜酸粒細胞增加,血或腦脊液免疫學檢查可獲陽性結果,CT、MRI可有腦囊蟲圖象改變。
預防
1、注意營養,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2、勞逸適度,保持情緒樂觀;
3、積極治療原發結核,徹底清除結核病灶,防止繼發感染;
4、按時預防接種,在新生兒時期接種卡介苗,使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病率明顯降低。
結語:看完了以上內容,大家對于腦膜刺激征應該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知道了腦膜刺激征患者應該如何接受治療。引起腦膜刺激征得原因較多,而且不易治愈,所以在發現只是應當及早就醫,配合意識治療根據不同的癥狀來確定具體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