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分類診斷是制定SSTI處理流程的基礎。通常按病情嚴重程度將SSTI分為4級:1級—患者無發熱,一般情況良好,已排除蜂窩織炎診斷;2級—患者有發熱,一般情況稍差,但無不穩定并發癥;3級—患者有嚴重中毒癥狀或至少1個并發癥,或有肢殘危險;4級—膿毒癥或危及生命的感染。
按病情復雜程度,可將SSTI分為非復雜SSTI、復雜SSTI及壞死性筋膜炎和壞死性肌炎等。
細菌鑒定
應重視SSTI特別是復雜性SSTI的致病細菌鑒定,對病程遷延、反復發作或抗菌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更應作細菌學檢查。可取潰瘍或創面分泌物、活檢或穿刺組織、血液等標本,根據病情可同時取創面和血標本,并做藥敏試驗。
標本采集的原則是確保分離鑒定的細菌是真正致病菌。對于復雜SSTI,應盡早獲得細菌鑒定結果。
應正確分析臨床微生物檢測結果及其意義,如取材時是否發生來自皮膚正常菌群的污染,分離菌株是污染菌、定植菌還是致病菌,分離菌株與皮膚感染發生發展是否存在必然聯系,藥敏試驗提示的敏感抗菌藥物能否在感染局部發揮作用等。
分級分類診斷
分級分類診斷是制定SSTI處理流程的基礎。通常按病情嚴重程度將SSTI分為4級:1級—患者無發熱,一般情況良好,已排除蜂窩織炎診斷;2級—患者有發熱,一般情況稍差,但無不穩定并發癥;3級—患者有嚴重中毒癥狀或至少1個并發癥,或有肢殘危險;4級—膿毒癥或危及生命的感染。
按病情復雜程度,可將SSTI分為非復雜SSTI、復雜SSTI及壞死性筋膜炎和壞死性肌炎等。
細菌鑒定
應重視SSTI特別是復雜性SSTI的致病細菌鑒定,對病程遷延、反復發作或抗菌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更應作細菌學檢查。
可取潰瘍或創面分泌物、活檢或穿刺組織、血液等標本,根據病情可同時取創面和血標本,并做藥敏試驗。標本采集的原則是確保分離鑒定的細菌是真正致病菌。對于復雜SSTI,應盡早獲得細菌鑒定結果。
應正確分析臨床微生物檢測結果及其意義,如取材時是否發生來自皮膚正常菌群的污染,分離菌株是污染菌、定植菌還是致病菌,分離菌株與皮膚感染發生發展是否存在必然聯系,藥敏試驗提示的敏感抗菌藥物能否在感染局部發揮作用等。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皮膚軟組織感染也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我們的皮膚是我們身體上的第一道防線,如果出現了感染的情況的話應該及時的進行處理,防止情況出現惡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