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惡性腫塊,以頸部淋巴結轉移癌常見。頸部淋巴結頸部淋巴結轉移癌大多發生于中年以上的成人。表現為一側或雙側頸部進行性增大的無痛性腫塊。
發病初期多為單發,腫塊較小,質較硬,活動度較差,隨著病情的發展,腫塊數目增多且互相融合。腫塊與皮膚粘連、固定。腫塊較大壓迫器官、食管、神經時引起相應的癥狀和體征。
部分鱗狀細胞癌、甲狀腺癌可因轉移腫塊中的組織壞死、液化而呈囊性變。部分病例可因腫塊侵犯皮膚而出現皮膚破潰、出血、繼發感染等表現。
后頸部腫塊檢查
1.超聲檢查
因其簡便、無創,且可重復進行,故而成為頸部腫塊輔助檢查的首選方法。應用此項檢查可以了解腫塊的大小、部位、形態,其與周圍組織,特別是鄰近血管的關系;腫塊為實質性還是液性;有無結節,結節邊界是否規整等情況。然而超聲影像對腫瘤的診斷仍不夠理想,尤其是良、惡性的鑒別尚有困難。
2.X線拍片
頸、胸部的x線正側位平片檢查可以觀察頸部軟組織塊影,及其內有無鈣化影,如沙粒樣鈣化影較常見于甲狀腺乳頭狀癌;還可了解氣管有無受壓移位、狹窄、肺部有無原發灶或轉移灶等情況。
3.CT、MRI檢查
對頸部腫塊的定位和鑒別,不僅具有診斷意義,更具有指導手術的意義。可觀察組織器官的解剖結構和密度改變,在周圍組織與腫塊密度對比尚小時,還可通過注射造影劑行增強掃描,提高對腫瘤的分辨率。對于判斷腫塊的良、惡性,以及了解腫塊與周圍組織、頸部大血管的關系上,有獨到的優越性。
4.核素掃描
可用于甲狀腺腫塊的鑒別。此外,對于頸前正中線腫塊,有排除異位甲狀腺的意義。
5.喉鏡和鼻咽鏡檢查
淋巴結轉移性惡性腫瘤中,原發灶多來自鼻咽、口咽、喉咽、喉部等區域,應用喉鏡和鼻咽鏡(含纖維或電子鼻咽鏡、喉鏡)對上述部位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對尋找原發灶有重要意義。發現可疑原發灶者,應行病理學活檢以明確診斷。
6.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
目前用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穿刺后,針道種植性轉移的機會極少。可判斷頸部腫塊的組織來源和良、惡性,因其簡便、安全,以及陽性檢出率和診斷正確率高等優點,目前臨床被廣泛應用。
7.腫塊切除活檢病理組織學檢查
腫塊盡可能整塊切除活檢,非做楔形切除不可時,應妥善縫合被膜,防止腫瘤對創面的種植。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后頸部腫塊也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我們的頸部是我們身體的重要的一個部位,如果出現了疾病癥狀的話就要及時的接受科學的治療才比較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