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壓增高,可能很多人對此都是非常陌生的,甚至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顱內壓增高。因此也不知道顱內壓增高的臨床表現有哪些,更不知道顱內壓增高應該如何治療。不過沒關系,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介紹一下。想知道的朋友就來看一下吧。
顱內壓增高的臨床表現
顱內壓增高是神經外科常見的一種臨床病理綜合征,那出現顱內壓增高的時候,患者會有哪些臨床表現呢?
1、頭痛
這是顱內壓增高常見的癥狀之一,程度不同,以早晨或晚間較重,部位多在額部及顳部,可從頸枕部向前方放射至眼眶。頭痛程度隨顱內壓的增高而進行性加重。當用力、咳嗽、彎腰或低頭活動時常使頭痛加重。頭痛性質以脹痛和撕裂痛為多見。
2、嘔吐
當頭痛劇烈時,可伴有惡心和嘔吐。嘔吐呈噴射性,易發生于飯后,有時可導致水電解質紊亂和體重減輕。
3、視神經乳頭水腫
這是顱內壓增高的重要客觀體征之一。表現為視神經乳頭充血,邊緣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視盤隆起,靜脈怒張。若視神經乳頭水腫長期存在,則視盤顏色蒼白,視力減退,視野向心縮小,稱為視神經繼發性萎縮。此時如果顱內壓增高得以解除,往往視力的恢復也并不理想,甚至繼續惡化和失明。
4、意識障礙及生命體征變化
患病初期,患者會出現意識障礙的同時出現嗜睡以及反應遲鈍的癥狀。而嚴重的患者則會出現昏睡甚至是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5、其他癥狀和體征
頭暈、碎倒,頭皮靜脈怒張。在小兒患者可有頭顱增大、顱縫增寬或分裂、前自飽滿隆起。頭顱叩診時呈破罐聲及頭皮和額眶部淺靜脈擴張。
顱內壓增高的原因
1.顱內占位性病變
顱內腫瘤、血腫膿腫囊腫、肉芽腫等,既可占據顱腔內一定的容積,又可阻塞腦脊液的循環通路,影響其循環及吸收。此外,上述病變均可造成繼發性腦水腫,導致顱內壓增高。
2.顱內感染性疾病
各種腦膜炎腦炎、腦寄生蟲病,既可以刺激脈絡叢分泌過多的腦脊液,又可以造成腦脊液循環受阻(梗阻性及交通性腦積水)及吸收不良;各種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的毒素可以損傷腦細胞及腦血管,造成細胞毒性及血管源性腦水腫;炎癥、寄生蟲性肉芽腫還可起到占位作用,占據顱腔內的一定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