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關節鏡治療
是檢查治療髕骨軟化癥中后期病例的一個不錯的方法,但單純的“刨削術”,已證明效果不佳,“膝關節外側支持帶的松解術”有短期效果,但不能持久,容易復發,因切開的支持帶容易結疤粘連回去。
4.選擇性股四頭肌電刺激療法
其治療的原理是用BZY-髕骨軟化癥治療儀選擇性刺激股四頭肌內側頭,使其單獨收縮鍛煉強壯,使股四頭肌的四個頭建立了新的平衡,阻斷髕骨軟化癥發病惡性循環。效果不錯,治療儀治療時,肉眼可見四頭肌內側頭肌肉隆起,X線片可見髕骨半脫位或側傾矯正圖5箭頭所示。能明顯緩解癥狀;防止病情加重。
外側支持帶的松解術加選擇性股四頭肌內側頭肌肉電刺激,有望解決髕骨軟化癥這一難題。
預防
關鍵要了解得病根本原因,采取科學的保健和治療方法并應及早進行。
1.認識髕骨軟骨的生理性磨損規律
年齡意味著磨損
15歲以前
膝關節處于發育階段,疼痛多發在膝關節附近,小孩的所謂“生長痛”多見。15歲~30歲:膝關節處于“完美狀態”,不知疲倦地用。但能緩沖沖擊髕骨軟骨僅是3~5毫米厚,由于無神經分布,不知痛或疼痛1~2天自然“好了”,所以在15~50歲很長一段時間無“預警信號”。
30歲~40歲
有輕度磨損,為脆弱期,可出現短期的膝關節酸痛,不引人注意。40歲~50歲:經常在走遠路后,膝關節就出現酸痛,應該開始保養關節了。
50歲以上
膝關節疼痛常發而明顯,軟骨快全層磨損,關節炎開始發生(它是髕骨軟骨的“使用壽命”接近終點的信號)。
人的膝關節軟骨退變,在30歲以后就開始了。45歲以下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僅為2%,而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68%,可見自然磨損進展慢,不正常磨損才致病,所以對膝關節的保健應及早進行。有髕骨軟化癥要及早矯正髕股關節關節兩部分對合不正常,不要癥狀重了才治療。
2.避免劇烈運動
避免不科學的持續性蹲位和劇烈的運動,如爬山、爬樓梯等膝關節屈曲位負重用力的鍛煉。避免突然改變鍛煉的強度,目前依然有人在做“站樁”試圖增強膝關節力量和耐力的活動,這絕對不適合髕骨軟化癥患者,因為在屈膝35°~50°范圍內髕骨向外滑出力加大,髕骨軟骨所受到壓力和摩擦也大,所以不少人做后癥狀加重。人們要懂得如何避免不正當的膝蓋負重,躺下時,膝蓋的負重幾乎是0。站起來和走路時負重大約是上半身體重1~2倍。上下坡或上下階梯的時候,是3~4倍。跑步時,則是4倍。打球時,膝蓋的負重大約是6倍。蹲和跪時,膝蓋的負重大約是8倍。
3.保持合適體重
保持合適體重以降低作用于膝關節上的重力,上面已談了肥胖也會增加膝關節的退行性疾病的危險。
4.股四頭肌與老年人膝關節穩定性的關系
國外已有文獻報道關節周圍肌肉較強壯、發達時,關節的骨性關節炎發病率可降低80%,發生時間也較晚。我們都知道,股四頭肌內側頭在膝關節后30度伸直和鎖定膝關節、保持膝關節穩定性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它的強壯和發達有利于穩定膝關節,不但可治療髕骨軟化癥還可減少膝關節內不正常的撞擊,可減少骨性關節炎發病率,保持膝關節正常。
結語:關節對于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髕骨軟化癥作為一種膝關節慢性疾病,其疼痛對于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不便,通過上面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對髕骨軟化癥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做好對膝關節的保護,在發現此類疾病的時候,要及時去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