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套疊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病癥,這種病癥應該及時有效的進行治療。如果沒有及時有效的進行治療,對身體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傷害。那么,這種病癥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呢?治療的方法又有什么呢?趕緊來看看吧!
腸套疊癥狀的癥狀體征
腸套疊的臨床典型的表現為陣發性腹痛、嘔吐、血便和腹內腫塊四聯征及全身情況改變。
1.腹痛
腸套疊的主要癥狀。以典型的痙攣性腹痛就診者為90%以上。腹痛突然發生,陣發性疼痛。患兒表現為突然性劇烈哭鬧、尖叫,面色蒼白,出冷汗,下肢屈曲或腹部翻挺。
多于數分鐘內平靜,短時間隔后再次發作。間歇期內,神志自如。多次發作后間隔縮短,間歇期嗜睡,24h以后則發作頻繁度可能下降,腹痛劇烈程度也可因嗜睡而掩蓋。
發生腸壞死、腸麻痹后,腹痛可失去陣發性發作特征。對晚期就診患兒要仔細詢問陣發性哭鬧病史。此外,約有不足10%的嬰兒可表現為無痛型腸套疊,就診時即已精神萎糜、嗜睡、多因疼痛刺激劇烈或大出血引起休克所致。
2.嘔吐
為腸套疊的早期癥狀。多因腸系膜被牽拉而產生的反射性嘔吐。吐出物為胃內容物或腸內容物。患兒常常拒絕哺乳或飲食。較晚期發生嘔吐物為糞臭性液體,此說明腸套疊引起梗阻已十分嚴重。
3.便血
是嬰兒腸套疊的一個特征。起病24h內可有便血出現,多為暗紅色果醬樣便。有時為深紅色血水,也有時僅為少許血絲。回結腸型腸套疊早期就有血便。小腸型腸套疊血便出現較晚,無自行排便者,肛管直腸指診指套可見染血。
4.腹部包塊
約80%的病例腹部可觸及腸套疊所形成的腫塊,腫塊多沿結腸區分布。表面光滑、可活動,形狀為臘腸或香蕉狀,中等硬無壓痛,略帶彈性。此為確立腸套疊診斷有意義的體征。
5.全身情況
隨著腸套疊病情的進展,患兒逐漸出現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呈重病容。48h后可出現腸壞死,產生明顯的腹膜炎體征。全身情況惡化,表現出發高熱,嚴重脫水以及電解質失衡的明顯中毒癥狀與休克征象。
成人腸套疊多表現為慢性反復發作。83%~90%的病例具有導致腸套疊發生的器質性病變。由于成人腸腔較大,很少引起完全性的腸梗阻。而且往往可以自行復位。故慢性、間歇性、不完全性腸梗阻為其臨床表現的主要特征。痙攣性腹痛、腹部腫塊、惡心嘔吐、腹脹、便血為其臨床的主要表現。文獻報告,伴有腹痛者占75%,半數以上的病例有惡心嘔吐、腹部腫塊以及血便。
用藥治療
小兒腸套疊的治療以非手術療法為主。發病后24h以內及時診斷和治療,效果頗佳,常不再復發或很少復發。
1.非手術治療?常用方法有鋇灌腸和氣灌腸兩種。在X線監視下向直腸內加壓灌氣或灌鋇漿,或在B型超聲監視下灌鹽水,將套入部壓回使其復位。早期病例90%可以復位。晚期腸壞死有穿孔危險者應開腹手術復位和腸切除吻合。
結腸鏡對腸套疊復位治療亦有效,但尚未廣泛開展,有待積累經驗。
復位成功的標準:患兒安靜入睡;腹部腫塊消失;大便由血性轉為黃色;X線檢查證明腸梗阻消失,套疊腸袢已復位。
2.手術治療
手術指征
①回結腸型腸套疊非手術治療無效者。
②非手術治療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并發癥者,如腸穿孔、腹膜炎或疑有絞窄性腸壞死。
③小腸型腸套疊以手術治療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