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癥狀不明顯,患者常只有繼發性牙齦出血或口臭的表現,與齦炎癥狀相似。
檢查時可見齦緣、齦乳頭和附著齦的腫脹、質松軟,呈深紅色或暗紅色,探診易出血。
隨著炎癥的進一步擴散,出現下列癥狀。
1.牙周袋
形成由于炎癥的擴展,牙周膜被破壞,牙槽骨逐漸吸收,牙齦與牙根分離,使齦溝加深而形成牙周袋。可用探針測牙周袋深度。
2.牙周溢膿
牙周袋壁有潰瘍及炎癥性肉芽組織形成,袋內有膿性分泌物存留,故輕按牙齦,可見溢膿。并常有口臭。
3.牙齒松動
由于牙周組織被破壞,特別是牙槽骨吸收加重時,支持牙齒力量不足,出現牙齒松動、移位等現象。
此時患者常感咬合無力、鈍痛,牙齦出血和口臭加重。當機體抵抗力降低、牙周袋滲液引流不暢時,可形成牙周膿腫,是牙周炎發展到晚期,出現深牙周袋的一個常見的伴發癥狀。
此時牙齦呈卵圓形突起,發紅腫脹,表面光亮;牙齒松動度增加,有叩痛;患者伴有局部劇烈跳痛。同時,患者可有體溫升高、全身不適,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等癥狀。
牙周炎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很常見的,而且牙周炎在口腔科屬于多發疾病,這種疾病的出現給患者造成很大的困擾,日常的飲食都會受到限制,這讓患者朋友痛苦不已。
大家需要積極的了解一下有關牙周炎的癥狀表現這方面的知識,從而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那么牙周炎的主要癥狀有哪些?
1、牙齦炎癥和出血
牙齦出現炎癥時顏色是鮮紅或者是暗紅色,有腫脹感,邊緣部分變的肥厚,齦乳頭呈圓柱狀,質地松軟,很容易由于刷牙、吮吸、咬硬物或剔牙而出血。
有的患者表現為牙齦組織增生,牙齦堅硬肥厚。患者會感覺到不舒適,為了自己的口腔健康,需要盡早的進行治療。
2、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的正常與否決定了牙齒是否穩定存在,當牙周炎出現時會造成牙槽骨被吸收,牙槽骨的吸收是不可逆的,這也是牙周炎難以治好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癥狀出現盡早的進行科學治療是必要的,患者朋友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3、牙周袋形成
牙周的組織在齦牙結合位置有一圈緊密的結合上皮,這種結構能夠較好地封閉軟硬組織交界處,是防止異物、細菌及其他病原物質侵襲機體的重要屏障。
在牙周炎時,結合上皮遭到破壞,使得牙齦與牙齒分離形成牙周袋。牙周袋形成后,細菌容易藏匿在深的牙周袋內,常規的口腔清潔措施不能將這些細菌清除。因而,需要盡早的治療才能避免病情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