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中,往往會有許多人會出現竇性心動過緩的現象。那當出現竇性心動過緩的時候應該怎么辦呢?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竇性心動過緩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就來看一下吧。
竇性心動過緩其實就是,當我們竇性心律每分鐘慢于60次。那出現竇性心動過緩的時候應該怎么辦呢?
1、治療原則
(1)竇性心動過緩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鐘50次,無癥狀者,無需治療。
(2)如心率低于每分鐘50次,且出現癥狀者可用提高心率藥物(如阿托品、麻黃素或異丙腎上腺素),或可考慮安裝起搏器。
(3)如果竇性心動過緩患者豎線顯著竇性心動過緩伴竇性停搏的話,并且患者還會出現暈厥的話,則需要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
(4)原發病治療。
(5)對癥、支持治療。
2、一般治療
(1)對竇性心動過緩者均應注意尋找病因,大多數竇性心動過緩無重要的臨床意義,不必治療。
(2)在器質性心臟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率很慢可使心排血量明顯下降而影響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癥狀明顯,此時應使用阿托品(注射或口服),甚至可用異丙腎上腺素靜脈滴注,以提高心率。亦可口服氨茶堿。
(3)對竇房結功能受損所致的嚴重竇性心動過緩的患者,心率很慢、癥狀明顯,甚至有暈厥發生、藥物治療效果欠佳者,需要安裝永久性人工心臟起搏器,以防突然出現竇性停搏。
(4)對器質心臟病伴發竇性心動過緩又合并竇性停搏或較持久反復發作竇房阻滯而又不出現逸搏心律、發生過暈厥或阿-斯綜合征、藥物治療無效者,應安裝永久性人工心臟起搏器。
(5)由顱內壓增高、藥物、膽管阻塞等所致的竇性心動過緩應首先治療病因,結合心率緩慢程度以及是否引起心排血量的減少等情況。適當采用提高心率的藥物。
為什么會出現竇性心動過緩呢?相信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既然不知道,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1、心外因素(25%)
大多通過神經(主要為迷走神經興奮),體液機制經心臟外神經而起作用,或是直接作用于竇房結而引起竇性心動過緩。
心外因素所致的竇性心動過緩,絕大多數伴有迷走神經亢進現象,是神經性的,心率不甚穩定,當自主神經張力改變時,如深呼吸,運動,注射阿托品等后常有心率的變化,P-R間期可略有延長。
2、竇房結功能受損(20%)
指由竇房結受損(如炎癥,缺血,中毒或退行性變的損害等)而引起的竇性心動過緩,此外,可見于心肌受損,如心肌炎,心包炎,心內膜炎,心肌病,心肌梗死,心肌硬化等,也可能為一過性的竇房結炎癥,缺血及中毒性損害所致。
3、急性心肌梗死(25%)
竇性心動過緩的發生率為20%~40%,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早期發生率高(特別是下壁梗死)。
4、迷走神經興奮(15%)
大多通過神經(主要為迷走神經興奮)、體液機制經心臟外神經而起作用,或是直接作用于竇房結而引起竇性心動過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