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減少癥是因血小板數量的減少或者是功能衰退而導致血栓形成不良而引起的一種疾病。那患上血小板減少癥的時候有什么癥狀呢?治療血小板減少癥的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介紹一下。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就來看一下吧。
對于很多人來說,血小板減少癥是陌生的。因此很多人都不知道患上血小板減少癥的癥狀有哪些。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1、血小板生成素缺乏
本病多為遺傳性,嬰兒期開始有出血癥狀,血小板計數減少,巨核細胞的數量正常,形態結構也無特殊變化。
2、周期性血小板減少癥
本病是一種不明原因的周期性血小板減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早期癥狀比較常見,主要表現為血小板減少、血小板增多以及正常以規律的間隔交替出現,周期約為20~30天。
3、無效性血小板生成
本病見于部分維生素B12或者葉酸缺乏的巨幼細胞性貧血的患者,表現為血小板減少,有的患者有出血傾向。有的患者表現為全血減少,骨髓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加,隨著巨幼細胞性貧血的治療,血小板可恢復正常。
4、藥物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
該病在出現癥狀之前一般是會有潛伏期的。而潛伏期短的患者在服用藥物之后很短的時間內就會發病,而長的患者的數天或者是數月后發病。而發病的患者則會出現惡心、嘔吐以及頭痛等癥狀。
5、出凝血性疾病的表現
以再生障礙性貧血為例,發生本病時,早表現為血小板減少,可見皮膚黏膜出血,嚴重者有內臟出血,同時表現為貧血和感染,這就是血小板減少的臨床表現。
6、其他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
其他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可見全身皮膚黏膜出血,鼻出血,女性患者表現為月經過多,偶爾表現為腎臟受損,出現血尿及高血壓等癥狀,這也是血小板減少的臨床表現。
血小板減少癥并發癥
1、患上血小板減少癥的患者則會出現鼻出血以及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陰道出血等粘膜出血癥狀。
2、手術后大量出血。
3、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系統內出血可危及生命。
1、激素及免疫抑制劑
糖皮質激素為治療本病的首選藥物,可以減輕抗原抗體的反應,抑制巨噬細胞系統對血小板的破壞以及改善毛細血管的通透性等等,但是如果減量或停藥,易出現疾病的復發。
免疫抑制劑包括長春新堿、環磷酰胺以及硫唑嘌呤等,不作為本病的首選,一般在糖皮質激素及切脾治療有禁忌癥或者效果不好時應用。
2、脾切除治療
脾切除治療的有效率在70%~90%左右,近年來有學者以脾動脈栓塞代替脾切除,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由于此類方法給患者造成了較大痛苦,費用也較高,少部分患者可出現嚴重的脾周感染,因而難以廣泛推廣。
3、脾區放療
本法治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簡便、經濟、有效,但是放射線對人體會造成一定的傷害。
4、中醫中藥治療
本病通過中醫的辯證分型治療,效果較好,但一些患者因為中藥的口感、對中醫認識不清等因素,拒絕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