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房顫就是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率失常的癥狀,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病率也在逐漸增加,此病多見于老年人群,那么房顫的原因是什么,房顫有哪些癥狀表現呢,治療方法又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房房顫患病率的增長還會與冠心病、高血壓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長密切相關,未來50年房顫將成為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房顫常見的病因包括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臟外科手術、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肺動脈栓塞、甲亢等等,與飲酒、精神緊張、水電解質或代謝失衡、嚴重感染等有關;此外還可以合并有其他類型心律失常。
房顫分類的定義沒有統一,按持續時間可以分為陣發性房顫、持續性房顫和永久性房顫。通常認為陣發性房顫指能在7天內自行轉復為竇性心律者,一般持續時間小于48小時;持續性房顫指持續7天以上,需要藥物或電擊才能轉復為竇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顫指不能轉復為竇性心律或在轉復后24小時內復發者。
按有無基礎心臟疾病分為病理性房顫(房顫同時伴有其他基礎心臟疾病)和特發性房顫(臨床檢查無基礎心臟疾病)。特發性房顫往往發生在年齡較輕者,多數小于50歲,特發性房顫有時也稱孤立性房顫。
臨床表現
1.心悸
感到心跳、心臟跳動紊亂或心跳加快,體力疲乏或者勞累;
2.眩暈
頭暈眼花或者昏倒;
3.胸部不適
疼痛、壓迫或者不舒服;
4.氣短
在輕度體力活動或者休息時感覺呼吸困難;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沒有任何癥狀。
房顫時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淤滯而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后可隨著血液至全身各處,導致腦栓塞(腦卒中)、肢體動脈栓塞(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房顫患者腦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左心房擴大。
檢查
根據臨床癥狀和體征可初步診斷房顫,但確診需要心電圖檢查;對于房顫短暫發作難以捕捉到的患者,需要進行動態心電圖等檢查。
治療
1.治療原則
(1)恢復竇性心律
只有恢復竇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達到完全治療房顫的目的,所以對于任何房顫病人均應該嘗試恢復竇性心律的治療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
對于不能恢復竇性心律的房顫病人,可以應用藥物減慢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腦卒中
房顫時如果不能恢復竇性心律,可以應用抗凝藥物預防血栓形成和腦卒中的發生。
對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藥物所致的房顫,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顫可能自行消失,也可能持續存在。
2.藥物治療
目前藥物治療依然是治療房顫的重要方法,藥物能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預防血栓栓塞并發癥。
轉復竇性心律(正常節律)藥物
對于新發房顫因其在48小時內的自行復竇的比例很高(24小時內約60%),可先觀察,也可采用普羅帕酮或氟卡胺頓服的方法。房顫已經持續大于48小時而小于7天者,能用靜脈藥物轉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羅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達50%。房顫發作持續時間超過一周(持續性房顫)藥物轉律的效果大大降低,常用和證實有效的藥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