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先天性耳前瘺管,從字面就可以看出這是一種先天性疾病,而非后天形成,這是一種外而疾病,常伴有瘙癢癥狀。那么引起先天性耳前瘺管的原因有哪些呢?先天性耳前瘺管有哪些表現呢?通過下文來了解一下吧。
先天性耳前瘺管是臨床常見的先天性外耳疾病,為第一、二鰓弓的耳廓原基在發育過程中融合不全的遺跡,遺傳特征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瘺管開口多位于耳輪腳前,少數可在耳廓之三角窩或耳甲腔部。
先天性耳前瘺管分為單純型、感染型和分泌型。一般無癥狀。按壓時可有少許稀薄粘液或乳白色皮脂樣物自瘺口溢出,局部感癢不適。無癥狀或無感染者可不作處理。局部搔癢、有分泌物溢出者,宜行手術切除。
據專家介紹,耳前瘺管為先天性耳畸形,其主要是胚胎期第一腮溝的遺跡。瘺口常位于耳輪前腳,瘺管可形成分支或樹叉狀,管內表面襯以復層鱗狀上皮,管腔內有脫落的上皮及角化物,因感染腐敗可排泄出有臭味的豆腐渣樣分泌物。
先天性耳前瘺管常無癥狀。擠壓時,可有少許黏液或皮脂樣物從瘺口溢出。感染時,局部可腫痛或化膿,反復化膿者,局部可形成膿瘺或裂痕。
檢查項目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
(2)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心電圖。
2.根據病情
可選擇血糖,肝腎功,電解質,胸片或胸透等檢查項目。
診斷
痰管的盲端感染在外耳道者,容易誤診為外耳道癤;隱居于耳后乳突皮下者,容易誤診為急性乳突炎。應當進行區別,以有無痰管口的存在作為主要鑒別診斷標志。外耳道癤及急性乳突炎時無瘦口存在,耳前痊管感染時有續口存在。
本病是遺傳性疾病。無癥狀時不須治療。繼發感染時,可以全身應用抗生素。對已形成膿腫者,應先切開引流。本病有反復發作趨向,因此,控制感染后,應當到條件較好的醫院將瘺管徹底切除,以免復發。
治療
1、無癥狀或無感染者可不作處理。
2、局部搔癢、有分泌物溢出者,宜行手術切除。
手術可在1%奴夫卡因局部浸潤麻醉下進行,小兒可在全麻下進行。術中可用探針引導,或在術前用鈍頭針向瘺管內注入美藍或甲紫液作為標志,采用此法時,注藥不宜過多,注射后,稍加揉壓,將多余染料擦凈,以免污染術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