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眼是常見的眼科疾病,很多人深受其害,每個季節都有可能發生針眼,針眼在醫學上被稱為麥粒腫。那么你知道針眼是什么嗎,為什么會患上針眼,得了針眼應該如何治療呢,針眼患者在飲食方又該注意哪些呢。
針眼病,中醫病名。主要多因內熱外毒攻竄上炎導致.其主要特點是胞瞼近瞼緣部生小癤腫,局部紅腫疼痛起硬結,易于潰膿,本病與季節、氣候、年齡、性別無關。可單眼或雙眼發病。
病因
1、風熱之邪直襲胞瞼,滯留局部脈絡,氣血不暢,發為本病。
2、喜食辛辣炙煿,脾胃積熱,火熱毒邪上攻,致胞瞼局部釀膿破潰。
3、余邪未清或脾氣虛弱,衛外不固,又感風熱之邪,則引起本病反復發作。
病證鑒別
1、胞腫如桃胞瞼皮膚紅赤,高腫難睜,狀如桃李,腫痛拒按,白睛赤腫。相當于西醫學的眼瞼炎性水腫。
2、眼丹發病部位同針眼,但眼瞼赤痛漫腫,質硬拒按,常有惡寒發熱、頭痛等全身癥狀。
3、眼癰發病部位在眼瞼皮下,較針眼病勢兇猛,紅腫熱痛甚,化腐成膿范圍大,可波及全部眼瞼。并有畏寒高熱、頭痛等全身癥狀。
相關檢查
1、眼部檢查
初起胞瞼局部腫脹、微紅,按壓疼痛,且可捫及形似麥粒的硬結。甚者紅腫焮熱,胞瞼硬結壓痛拒按,繼之紅腫局限,硬結軟化成膿,隨之膿點潰破(外麥粒腫膿成潰破在眼瞼邊緣,內麥粒腫潰破在眼瞼內的瞼板面)。若病變靠近外眥部,則疼痛明顯,可見患側白睛紅赤,甚至白睛紅赤腫脹嵌于瞼裂,同側耳前可捫及腫核。
2、實驗室及特殊檢查
血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
治療原則
未成膿者內外兼治,促其消散;已成膿者切開排膿。
證治分類
內治
(一)風熱外襲
癥狀
病初起,局部微有紅腫癢痛,并伴有頭痛、發熱、全身不適等,舌苔薄白,脈浮數。
治法
疏風清熱。
方藥
銀翹散加減。
常用藥
薄荷、豆豉、荊芥、桔梗、牛蒡子、銀花、連翹、竹葉、蘆根、甘草。
(二)熱毒上攻
癥狀
胞瞼局部紅腫,硬結較大,灼熱疼痛,伴有口渴喜飲,便秘溲赤,苔黃脈數等。內熱重,故伴口渴喜飲,便秘溲赤,苔黃脈數等癥。
治法
清熱瀉火解毒。
方藥
瀉黃散合清胃散加減。
常用藥
石膏、炒山梔、黃連、生地、丹皮、藿香、當歸、升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