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解一:空腹不能喝豆漿
這種觀點沒有依據。空腹喝豆漿不會對健康產生任何影響,但對于一些有胃病的人(如胃炎患者)來說,空腹喝豆漿可能對胃部造成刺激,進而會感到不舒服。但對于健康人而言,餓了時喝一杯甜豆漿不僅有利于營養物質的補充,還能增強飽腹感。
誤解二:和牛奶相比,中國人更適合喝豆漿
有傳言稱,從生理結構和飲食習慣來說,中國人更適合喝豆漿,因為中國人吃谷物較多,相對于牛奶,豆漿和谷物營養更互補。事實上,中國人的體質不適合喝牛奶的說法純屬誤傳,從營養成分上來說,兩者各有特色,牛奶不僅含有豆漿中沒有的維生素A和D,其中的鈣也高于豆漿,而豆漿含有牛奶中沒有的大豆異黃酮、大豆低聚糖和膳食纖維等保健成分。因此,豆漿和谷物營養更互補的說法也沒可靠依據。中國人在喝豆漿的同時,也應該適量喝牛奶。
誤解三:隔夜豆漿不能喝
其實,重點不在于豆漿是否隔夜,而要看豆漿是否變質。若是保存妥當,喝隔夜的豆漿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正確的保存方法是,把豆漿趁熱倒入容器內,留有約1/5的空隙。把蓋子蓋上,但不要擰緊,停留一會兒,再把蓋子擰到緊,等待豆漿自然冷卻再放進冰箱里。需要注意的是,喝隔夜豆漿好重新加熱,以達到殺菌的目的。
誤解四:男人喝豆漿會女性化
黃豆中的大豆異黃酮是一種植物性雌激素,但其活性非常低,效力只相當于正常雌激素的萬分之一,對人體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不可能影響男性性征、使男人女性化,并且有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適量喝豆漿有利于預防前列腺癌等疾病。
誤解五:豆漿放涼了喝容易拉肚子
不少人認為豆漿涼了后,其中的成分會引起拉肚子,因此,豆漿只能喝熱的。其實,拉肚子和豆漿的成分關系不大,而是與身體對飲品溫度的接受程度有關。如果一個人喝涼豆漿拉肚子,那么他喝涼開水也可能拉肚子。對于腸胃功能很好的健康人來說,喝涼豆漿是沒有問題的。
不宜喝豆漿的人群
1、急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不宜食用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過多加重病情,或者引起胃腸脹氣。
2、豆類中含有一定量低聚糖,可以引起嗝氣、腸鳴、腹脹等癥狀,所以有胃潰瘍的朋友好少吃。胃炎、腎功能衰竭的病人需要低蛋白飲食,而豆類及其制品富含蛋白質,其代謝產物會增加腎臟負擔,宜禁食。
3、豆類中的草酸鹽可與腎中的鈣結合,易形成結石,會加重腎結石的癥狀,所以腎結石患者也不宜食用。
4、痛風是由嘌呤代謝障礙所導致的疾病。黃豆中富含嘌呤,且嘌呤是親水物質,因此,黃豆磨成漿后,嘌呤含量比其他豆制品多出幾倍。所以,豆漿對痛風病人不宜。
結語:看了這么多,想必大家對豆漿的了解應該更深入了吧。豆漿可以說是許多人每天必不可少的東西,豆漿是除了豆腐外豆制品中含鈣高的,是補鈣佳品。但是有某些身理疾病的人要記住,不可貪圖一時口腹之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