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輔助檢查
(1)骨影像學檢查和骨密度
①攝取病變部位的X線片
X線可以發現骨折以及其他病變,如骨關節炎、椎間盤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質減少(低骨密度)攝片時可見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減少及其間隙增寬,橫行骨小梁消失,骨結構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觀察到。
大體上可見椎體雙凹變形,椎體前緣塌陷呈楔形變,亦稱壓縮性骨折,常見于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
②骨密度檢測
骨密度檢測是骨折的預測指標。測量何部位的骨密度,可以用來評估總體的骨折發生危險度;測量特定部位的骨密度可以預測局部的骨折發生的危險性。
根據美國新的國家骨質疏松癥基金會制定的治療指南規定,以下人群需進行骨密度的檢測:65以上的絕經后婦女,盡管采取了各種預防措施,這類人群仍有發生骨質疏松的危險,如有骨質疏松癥存在則應該進行相應的治療;存在1個或1個以上危險因素、小于65歲的絕經后婦女;伴有脆性骨折的絕經后婦女;需根據BMD測定值來決定治療的婦女;長期激素代替療法的婦女;輕微創傷后出現骨折的男性;X線顯示骨質減少的人群以及存在可導致骨質疏松癥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WHO建議根據BMD值對骨質疏松癥進行分級,規定正常健康成年人的BMD值加減1個標準差(SD)為正常值,較正常值降低(1~2.5)SD為骨質減少;降低2.5SD以上為骨質疏松癥;降低2.5SD以上并伴有脆性骨折為嚴重的骨質疏松癥。
鑒別診斷
1、骨軟化癥
臨床上常有胃腸吸收不良、脂肪痢、胃大部切除病史或腎病病史。早期骨骼X線常不易和骨質疏松區別。但如出現假骨折線(Looser帶)或骨骼變形,則多屬骨軟化癥。生化改變較骨質疏松明顯。
(1)維生素D缺乏所致骨軟化癥則常有血鈣、血磷低下,血堿性磷酸酶增高,尿鈣、磷減少。
(2)腎性骨病變多見于腎小管病變,如同時有腎小球病變時,血磷可正常或偏高。由于血鈣過低、血磷過高,患者均有繼發性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癥。
2、骨髓瘤
典型患者的骨骼X線表現常有邊緣清晰的脫鈣,須和骨質疏松區別。患者血堿性磷酸酶均正常,血鈣、磷變化不定,但常有血漿球蛋白(免疫球蛋白M)增高及尿中出現本-周蛋白。
3、遺傳性成骨不全癥
可能由于成骨細胞產生的骨基質較少,結果狀如骨質疏松。血及尿中鈣、磷及堿性磷酸酶均正常,患者常伴其他先天性缺陷,如耳聾等。
4、轉移癌性骨病變
臨床上有原發性癌癥表現,血及尿鈣常增高,伴尿路結石。X線所見骨質有侵襲。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骨質疏松也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我們的骨骼是我們身體上非常重要的東西,如果出現了骨質疏松的情況的話,要及時的治療哦,祝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