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患者常常會出現四肢乏力、容易疲倦、體力透支等不良的癥狀,患者的頸部還會出現淋巴結腫大甚至能夠引起腹部或泌尿系統等癥狀。
三、脾中度腫大
百分之十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都會有貧血現象,還常常伴有食欲減退、面黃肌瘦、盜汗等癥狀。嚴重時,患者的皮膚紫癜和出血傾向,很容易受到感染。
四、胃腸道、骨骼系統的損害
有的患者的皮膚出現瘙癢,出現白血病性皮膚浸潤,造成患者的胃腸道、骨骼系統有不同程度的損害。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種,雖然白血病的癥狀不是非常的明顯,但如果不能及時的治療,很可能導致病情的急變,出現意想不到的惡果。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是一種預后較好的疾病,盡管尚無治愈的病例報道,但其5年生存率可達50%。20%的患者診斷時即為晚期,平均生存期約2年。
治療的目的是減少并發癥,改善生存質量。一般認為早期患者可不治療,如何決定治療時機很重要,判斷標準有很多,一般Ⅲ、Ⅳ期(或C期)患者才考慮治療。伴貧血(尤其是出現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時)、血小板減少者需要治療。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治療主要包括化療、放療、糖皮質激素等。
一、化療
環磷酰胺和苯丁酸氮芥(瘤可寧)是標準的一線治療藥物。苯丁酸氮芥(瘤可寧)是一種氮芥的芳香族衍生物,自1952年開始一直是治療CLL的主要藥物。
口服用藥,常用劑量0.03~0.3mg/(kg·d);或總劑量0.4~0.8mg/kg,分4天用藥,每4~6周重復。二者療效相似,一般無骨髓抑制,常見的副作用是惡心,少數可因過敏出現皮疹;有報道每天口服有繼發實體瘤的可能。完全緩解率可達15%,部分緩解率65%。
二、聯合化療
常用的是苯丁酸氮芥(瘤可寧)+潑尼松(MP方案),常用劑量苯丁酸氮芥(瘤可寧)30mg/m2,第1天,潑尼松80mg/d,連用5天為一療程,每2周重復一次。
苯丁酸氮芥(瘤可寧)可分2天用藥,根據臨床反應每月可按4mg/(m2·d)增減。白細胞計數低于10×109/L時苯丁酸氮芥(瘤可寧)應減量,使白細胞計數維持在(5~10)×109/L。苯丁酸氮芥(瘤可寧)+潑尼松的療效優于單用瘤可寧,80%的患者有效。
三、放療
放療是早應用于CLL的治療方法,可以改善病情,但療效維持時間較短,并常伴骨髓抑制。但目前仍不失為CLL局部治療的有效方法。
四、糖皮質激素
單藥應用尤其適合于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或血小板減少者,單純CLL盡量避免單藥應用。常用的是潑尼松,劑量30~60mg/(m2·d),逐漸減到小量維持。
開始治療時由于淋巴細胞的再分布可出現一過性的淋巴細胞增多,用藥4~6周可觀察到周血淋巴細胞減少,部分病例可有淋巴結和脾臟縮小。主要副作用有糖尿病、骨質疏松癥、高血壓、感染等。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也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對于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治療要有一個系統性以及科學性,這樣才是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