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習慣性肩關節前脫位的治療
習慣性肩關節前脫位多見于青壯年,究其原因,一般認為首次外傷脫位后造成損傷,雖經復位,但未得到適當有效的固定和休息。
由于關節囊撕裂或撕脫和軟骨盂唇及盂緣損傷沒有得到良好修復,肱骨頭后外側凹陷骨折變平等病理改變,關節變得松弛。以后在輕微外力下或某些動作,如上肢外展外旋和后伸動作時可反復發生脫位。
肩關節習慣性脫位診斷比較容易,X線檢查時,除攝肩部前后位平片外,應另攝上臂600~70°內旋位的前后X線片,如肱骨頭后側缺損可以明確顯示。
防止關節脫位的鍛煉
肩關節脫位常見,約占全身關節脫位的50%,這與肩關節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有關,如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關節囊松弛,其前下方組織薄弱,關節活動范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肩關節脫位多發生在青壯年、男性較多。
肩關節是全身大關節中運動范圍廣而結構又不穩定的一個關節,外傷時很容易引起脫位,在全身關節脫位的發身率中,肩關節居第二位,它可分為前脫位于后脫位兩種,常見的時前脫位。
肩關節脫位常見,約占全身關節脫位的50%,關節活動范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肩關節脫位多發生在青壯年、男性較多。那么,肩關節脫位功能鍛煉方法是什么?專家具體做了如下介紹。
1、伸指、握拳練習
用力張開手掌保持2秒,然后以大的力量握拳,保持2秒,放松后重復,每小時練5~10分鐘。
2、肱三頭肌等長收縮練習
患肢上臂背側肌肉等長收縮練習,可在健側肢體協助保護下進行,每組30次,每天3~4組。
3、聳肩練習
聳肩至可耐受的大力量,保持2秒,放松后重復,每組30次,每天3~4組。
4、腕關節的主動屈伸練習
盡量大范圍活動腕關節,每組30次,每天3~4組。
5、術后3天左右
根據情況開始肩關節"擺動練習。體前屈(彎腰)至上身與地面平行,在三角巾和健側手的保護下擺動手臂。
首先是前后方向的,待適應基本無痛后增加左右側向的,后增加繞環(畫圈)動作,逐漸增加活動范圍,但不超過90°,每個方向每組20~30次,每天1~2組,練習后即刻冰敷15~20分鐘。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肩關節脫位也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肩關節是我們生活中用的比較多的一個關鍵了,如果出現了脫位的情況的話,就要及時的治療了,不然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