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切斷傳播途徑
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進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使病原體喪失感染健康人的機會。
⑶保護易感者
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應該注意保護易感者,不要讓易感者與傳染源接觸,并且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2、具體措施
⑴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
⑵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⑶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污染的場所休閑。
⑷常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⑸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是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⑹合理安排好休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⑺不食、不加工不清潔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不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
⑻不隨便倒垃圾,不隨便堆放垃圾;不隨便吐痰、打噴嚏。
⑼出現發熱或其他不適癥狀及時就醫;到醫院就診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傳染病的防疫措施
從病人的角度來講,關鍵在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
1.早發現、早診斷
健全初級保健工作,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責任感,普及群眾的衛生常識是早期發現病人的關鍵。診斷可包括三個方面:臨床、實驗室檢查及流行病學資料。臨床上發現具有特征性的癥狀及體征可早期診斷,如麻疹的科氏斑、白喉的偽膜等。但有時應有實驗室診斷,方才較為客觀、正確,如偽膜涂片查出白喉桿菌。在傳染病診斷中,流行病學資歷料往往有助于早期診斷,如病人接觸史、既往病史和預防接種史等。此外,年齡、職業和季節特征往往對早期診斷也有重要參考價值。
2.傳染病報告
疫情報告是疫情管理的基礎,也是國家的法定制度。因此,迅速、全面、準確地做好傳染病報告是每個臨床醫師的重要的法定職責。
結語:相信大家看完以上內容之后也是知道了乙類傳染病有哪些了,也知道了應該如何預防傳染病了。因此,如果不想知道傳染病的話,則在平時生活的時候多加預防才行哦,同時也要遠離患有傳染病的患者。只要做到這些才能降低傳染的幾率,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