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動脈狹窄是常見的一種因多種疾病所引起的腎血管疾病。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腎動脈狹窄,不過沒關系。小編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腎動脈狹窄的癥狀以及腎動脈狹窄的治療方法,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于腎動脈狹窄就會有所了解了。
腎動脈狹窄的癥狀
不管是什么疾病都是尤其癥狀的,不是嗎?那腎動脈狹窄有什么癥狀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1.高血壓
(1)青年人發生的高血壓,病程短,進展快,短期內血壓達到惡性高血壓的水平,舒張壓升高的程度與腎動脈狹窄的程度成正比;或病程雖較長,但突然惡化,此易發生在50歲以上,特別是老年人,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
(2)青年患者多無原發性高血壓的家族史。
(3)如果使用一般的降壓藥物的話,是無法取得良好效果的。
2.腹部雜音
局限于側腹部(左、右腎門區)可聽到血管雜音,雜音呈高音調為其特征。
3.大動脈炎的表現
好發于青年女性。由于胸腹主動脈病變可導致上肢收縮壓明顯高于下肢;下肢發生缺血癥,如肢體發冷、麻木、酸痛、無力抑或間歇性跛行。還可出現主動脈弓分支病變引起的無脈癥(一側或雙側)或腦缺血的癥狀。大動脈炎活動時可有發熱、血沉增加、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等表現。
4.低鉀血癥
為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所致。
5.腎臟病表現
腎動脈狹窄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蛋白尿。不過也有一些患者會出現腰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腎動脈狹窄檢查
1.篩選檢查
篩選檢查陽性或雖陰性但臨床上高度懷疑者,可做經皮腎動脈造影術。腎動脈造影對腎動脈狹窄診斷有價值,是診斷腎血管疾病的“金指標”,可反映腎動脈狹窄的部位、范圍、程度、病變性質、遠端分支及側支循環情況,并可觀查腎臟形態和功能改變以及對血管擴張或手術指征的判斷。
本病的發病率相對較低,因此一般不提倡對所有高血壓患者進行腎血管狹窄的臨床篩查。但目前還沒有哪一項非侵入性檢查其敏感性能夠高到足以排除所有的腎動脈狹窄。因此臨床上常出現醫生遇到一些高血壓患者難以確定其是否為腎血管性高血壓的情況。
2.實驗室檢查
部分患者可能有高血脂、高血糖等實驗室檢查異常表現。
3.多普勒超聲技術
用腹部B超檢查腎動脈和Doppler測定腎血流技術相結合是目前診斷腎動脈狹窄常用的篩查方法。統計顯示該技術診斷腎動脈狹窄的陽性與陰性預測值均在90%以上。當然操作者的經驗對于準確診斷十分重要,檢查時腎動脈的顯影常受到胃腸氣體、肥胖、近期外科手術以及附近其他腎血管的影響。有時腹部B超也可作為了解腎臟有無萎縮或形態改變的篩選檢查。
4.磁共振成像(MRI)和CT掃描
近年來磁共振成像和斷層掃描也被用于腎動脈狹窄的診斷。MRI診斷的特異性可達92%~97%,而近的報道顯示,CT掃描是診斷腎動脈狹窄敏感的影像學檢查,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可達98%和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