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肝母細胞瘤,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肝母細胞瘤。其實肝母細胞瘤也是一種腫瘤,只是肝母細胞瘤是一種屬于惡性胚胎性腫瘤,一般都是發生在嬰兒身上,所以也可以稱之為小兒肝母細胞瘤。那肝母細胞瘤的發病病因是什么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想了解的朋友就來看一下吧。
為什么會患上肝母細胞瘤呢?相信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不管沒關系,小編這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肝母細胞瘤的發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近年來諸多學者進行了不同角度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的研究,認為其可能與如下的因素有關。
1、染色體異常
在許多小兒的惡性腫瘤中都會見到染色體異常。肝母細胞瘤在11號染色體常有11p11.5的雜合子的丟失。11p位點是純合性突變型等位基因所在,被稱為WAGR位點即與腎母細胞瘤、無虹膜、生殖系統畸形、智力發育遲緩有關,在此位點的異常易發生先天性發育畸形和胚胎性腫瘤。因此臨床上常發現合并存在腎母細胞瘤的病例。
2、與低出生體重有關
因為隨便醫學的發展,使得極低出生體重的嬰兒的生存率增高,但同時也出現了極低出生體重嬰兒患上肝母細胞瘤的病率增加。
3、遺傳因素的影響
大多數病例都是散發的,但也有家族性發病的報道。有相關的研究報告提到,4個家庭中有同胞的兄弟或姐妹發生肝母細胞瘤,其中1對同胞兄弟合并伴有中樞神經系統的異常,1對同時伴有肝糖原累積癥1B,而另一對有多發性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家族史。
4、與妊娠期的各種外界不良因素有關
近年有報道發病與母親的口服避孕藥及應用促性腺激素有關。另有研究證實與母親孕期大量飲酒,導致的胎兒酒精綜合征有關。
(二)發病機制
肝母細胞瘤多發生在肝右葉,約半數病例侵犯兩葉或為多中心型,一般為單發,圓形,界限清楚,瘤體直徑在5~25cm不等,腫瘤的大體表現與所含的骨樣,軟骨或纖維組織等間葉組織成分有關。
通常來說,腫瘤呈粗糙結節狀或分葉狀隆起于肝表面,界限清楚,半數有包膜,質地較硬,腫瘤顏色為棕褐色至灰白色,剖面質地均勻一致,可發生出血,壞死和鈣化,多不伴有肝硬化,鏡下顯示,腫瘤由成熟期不同生長階段的上皮成分和間質變異成分所構成,根據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可分為胎兒型(高分化型),胚胎型(低分化型)與混合型。
1.胎兒型
胎兒型肝細胞比正常肝細胞小,呈多邊形,胞界清楚,胞漿呈嗜酸性顆粒狀,可有空泡,細胞核漿比例為1∶4~1∶2,核呈圓形或卵圓形,染色質粗細不一,含單個核仁,核分裂象少見,細胞排列成兩個細胞厚的不規則肝細胞束,肝束之間為肝竇,肝母細胞瘤細胞核DNA含量分析顯示,胎兒型多為二倍體。
2.胚胎型
胚胎型肝上皮細胞分化較差,細胞小,梭形,胞界模糊,胞漿少,核漿比例為1∶1~2,核染色質豐富,核仁大而明顯,核分裂象易見,此型細胞黏附能力差,往往簇集成玫瑰花瓣狀或聯結成疏松的索帶狀,肝母細胞瘤細胞核DNA含量分析顯示,胚胎型多為異倍體,異倍體腫瘤易發生血管侵犯,預后較差,常見的肝外轉移為肺,腹部淋巴結和腦等。
3.混合型
混合型肝母細胞瘤還含有其他間質成分,如骨樣組織,軟骨,細條紋的肌肉,鱗狀細胞灶,角化珠等。
小兒肝母細胞瘤的治療方法
小兒患上肝母細胞瘤,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呢?相信這是每一位家長都想要知道的一件事,畢竟寶寶是爸爸媽媽們疼愛的人。那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小兒肝母細胞瘤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