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頭頸部腫瘤,相信大家都知道頭頸部腫瘤的病發位置在頭勁部。那大家除了知道這些之外,還知道什么呢?知道頭頸部腫瘤癥狀有哪些嗎?不知道的話,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頭頸部腫瘤的癥狀,想了解一下頭頸部腫瘤的朋友就來看一下吧。
頭頸部腫瘤的癥狀
頭頸部腫瘤有什么表現癥狀呢?相信不了解頭頸部腫瘤的人都是想知道頭頸部腫瘤癥狀的。因此知道頭頸部腫瘤癥狀的話,可以早發現,并且早治療,不是嗎?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頭頸部腫瘤的癥狀吧。
1.惡性淋巴瘤
(1)淋巴結受累
結內淋巴瘤絕大多數以表淺淋巴結腫大為首發癥狀,初期淋巴結腫大可局限于一區,亦可多區同時出現。常受累的部位為頸部淋巴結(60%~80%)。在頸部淋巴結中,多為頸內靜脈區淋巴結受累,一般出現在胸鎖乳突肌周圍。初始可為單發或多個,蠶豆大或黃豆大,無壓痛。
霍奇金病累及淋巴結時,一般初期發展緩慢,有時僅為1至2個淋巴結腫大,經數月后,始累及周圍淋巴結,少數在發展過程中可自行縮小。初起質韌而稍軟,以后,可因纖維組織增生而變硬。若陸續發展,則多個軟硬相間的腫大淋巴結為其特點。局部無痛或輕度壓痛,一般不發生粘連,少見融合成較大的團塊。
非霍奇金淋巴瘤累及頸部淋巴結時,一般發展較快,初期多無粘連、活動,繼續發展則互相融合,形成較大的團塊,直徑可達10~20cm以上,壓迫口咽、喉咽側壁,可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難,需與咽旁間隙腫瘤鑒別,但很少潰破。
(2)淋巴結外組織受累
結外淋巴瘤約1/5~1/4發生于頭頸部,其中半數以上累及咽淋巴環,其次為鼻腔、涎腺、甲狀腺、鼻竇、口腔及喉等處。
咽淋巴環的惡性淋巴瘤約占咽部惡性腫瘤的1/3,以腭扁桃體受累多,其次依次為鼻咽、舌根、軟腭及咽后壁等,其中絕大多數為非霍奇金淋巴瘤。原發于咽淋巴環的霍奇金病,顯著少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到1%。初發病狀可為頸部淋巴結腫大、鼻阻、聽力下降或局部腫塊。局部病變一般發展迅速,短期形成較大的半球形、或結節狀腫塊,并產生鄰近組織壓迫癥狀。除非晚期,腫瘤一般表面很少破潰,約40%伴腹膜后淋巴結受累,本病在治病過程中,約1/5~1/3并發胃腸病損,主要表現為胃非霍奇金淋巴瘤;約1/3伴腹膜后淋巴結受累。
甲狀腺淋巴瘤少見。大多為惡性淋巴瘤全身播散的局部表現,多見于老年人。少數為原發性,可在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的基礎上發病,表現為長期存在的甲狀腺腫,近期生長迅速。可累及喉部,出現聲嘶及吸人性呼吸困難癥狀。
(3)全身癥狀
頭頸部腫瘤患者一般出現全身癥狀,如發熱,體重減輕等。不過也有少數一些人會出現皮膚病,如皮膚瘙癢等。
晚期可發生貧血,少數于就診時可出現血象異常,特別是有些低分化淋巴細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晚期可出現白血病。還可發生中樞神經系統侵犯,常見者為腦膜浸潤,出現腦神經癥狀。因此,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若病程中出現復視、斜視、眼瞼下垂、肢體無力或癱瘓等情況,應高度警惕腦膜浸潤,需作腰穿,腦脊液中可以檢出淋巴瘤細胞。
2.頸部淋巴結轉移癌
頸部淋巴結轉移癌大多發生于中年以上的成人。表現為一側或雙側頸部進行性增大的無痛性腫塊。發病初期多為單發,腫塊較小,質較硬,活動度較差,隨著病情的發展,腫塊數目增多且互相融合。腫塊與皮膚粘連、固定。腫塊較大壓迫器官、食管、神經時弓l起相應的癥狀和體征。部分鱗狀細胞癌、甲狀腺癌可因轉移腫塊中的組織壞死、液化而呈囊性變。部分病例可因腫塊侵犯皮膚而出現皮膚破潰、出血、繼發感染等表現。
頭頸部腫瘤的癥狀一般有哪些?了解了上面關于頭頸部腫瘤的癥狀了不知道大家對這種疾病有沒有一個認識呢,如果生活中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一定要及時的去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一定不要耽誤佳治療時機。
如何及早發現頭頸部腫瘤
頭頸部腫瘤的初步癥狀
頭頸部腫瘤易被忽視、漏診、誤診。那么,平日出現哪些癥狀應疑似頭頸部腫瘤呢?
根據眼耳鼻喉結構的腔隙特點,當腫瘤早期生長在腔隙內時,沒有任何癥狀,為此我們每年體檢時,別忘了仔細檢查頭頸部的五官。腫瘤生長過程中破潰了,組織血管破裂,會出現鼻涕帶血、痰中帶血的癥狀。一般來說,鼻咽癌、鼻腔鼻竇癌、喉癌、扁桃體癌、下咽癌以及鼻咽喉部位的淋巴癌,都會以涕中帶血、痰中帶血為癥狀。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常年不愈,耳內分泌物帶血絲,同時出現耳痛,要警惕中耳癌的可能;咽喉疼痛、咽喉有異物感,可能是喉癌或咽喉癌;聲音持續加重地嘶啞,長期吸煙者,也要警惕喉癌。至于眼部腫瘤,瞳孔內呈現明顯的黃光反射,可能是視網膜母細胞瘤在發作;看東西會變形、變小、中心出現暗點,則要懷疑是否患上脈絡膜黑色素瘤。
需要提醒的是,鼻咽癌是頭頸部為常見的腫瘤。由于鼻咽癌極易發生淋巴結轉移,頸部無痛包塊成為患者初次就診的一大原因。如果日常生活中觸及頸部有無痛的淋巴結,應及時就診明確是炎癥、結核、淋巴癌還是腫瘤轉移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