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功能型
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
因過多釋放激素引起癥狀。
可能包括胰島素瘤、胃泌素瘤、VIP瘤、胰高血糖素瘤或類癌綜合癥,基于其分泌的激素可能很特征化的描述這些綜合癥。
其他神經內分泌腫瘤
分泌5-羥色胺和其他血管活性物質引起的癥狀。
癥狀可能包括陣發性潮紅、喘鳴、腹瀉和終的右側心瓣膜病變。
可分為生物治療、化療和手術切除。生物治療主要為α干擾素和生長抑素類似物,在分泌相關激素的有功能的NET中應作為首選治療手段,在無功能NET治療中的應用還處于探討階段。目前新的一種酪氨酸激酶血管生成抑制劑(mTOR抑制劑)已在國外上市,應用于NET的治療。
1、化療
主要適應證為不能手術的中低增殖度的惡性胰腺內分泌腫瘤,且生物治療失敗。化療方案目前有以下幾種:鏈脲霉素+多柔比星±5氟尿嘧啶、順鉑+依托泊苷、達卡巴嗪,其他還有替莫唑胺、奧沙利鉑、卡培他濱等。鏈脲霉素+多柔比星±5氟尿嘧啶方案主要的并發癥是急性心梗,據報告可達40%。順鉑+依托泊苷主要用于分化較差的NET,但副作用較多,主要見于肝、腎、消化系統和外周神經,每周應監測外周血。達卡巴嗪主要應用于生物治療和鏈脲霉素治療失敗的惡性NET,主要副作用為骨髓抑制。卡培他濱和替莫唑胺聯合應用治療胰腺惡性NET常可收到較好療效,副作用也較小。
2、放射治療
作為一種新的治療手段,肽類受體核素放射治療(PRRT)首先要通過國家的許可,治療前要明確腫瘤具有生長抑素受體。其禁忌證包括妊娠和哺乳期婦女、肌酐清除率小于40 ml/min、血紅蛋白小于8 g/dl,白細胞小于2×109/L、血小板小于75×109/L。由于目前尚無PRRT治療指南,不同地區和臨床機構采用的劑量也有所不同。
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有原發腫瘤灶的位置、腫瘤分期和增殖指數,一般來說,原發胰腺腫瘤、Ⅳ期腫瘤和Ki67陽性提示治療效果欠佳。建議每隔3~6個月,對治療反應進行評價,主要檢測鉻粒素A和特異性激素指標的水平,每6個月行一次CT或MRI檢查。
3、安慰劑
對照雙盲隨機前瞻性研究提示,對于腸NET以及有功能或無功能的轉移瘤,長效生長抑素制劑能明顯延長腫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對回腸和結腸分泌5-羥色胺NET患者2年和5年隨訪中,通過檢測外周血神經激肽A(NKA)和鉻粒素水平可監測腫瘤復發,其中NKA較鉻粒素更為敏感,NKA水平升高提示預后較差,給予干擾素α治療可獲得滿意療效。
4、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同時治療激素過量引起的癥狀。
預后與隨訪
神經內分泌腫瘤預后的影響因素包括腫瘤大小、發病部位、分級、分期等。分化差的G3級神經內分泌癌生存期大概在10個月左右。分化好的G1、G2級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進展通常比較緩慢,生存期為3年到20年不等。
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的隨訪與復查需要與醫生密切溝通,由醫生根據腫瘤大小、部位、分級與分期制定不同的復查與隨訪方案,常用的隨訪手段包括血清嗜鉻素A檢測、CT、MRI和內鏡等影像學檢查。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有關于神經內分泌腫瘤的一些癥狀以及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治療方法,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于神經內分泌腫瘤也是有所了解了。所以,當我們遇到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因為時間久的話,神經內分泌腫瘤就會很難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