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1.急性型再障
起病急,進展迅速,常以出血和感染發熱為首起及主要表現。病初貧血常不明顯,但隨著病程發展,呈進行性進展。幾乎均有出血傾向,60%以上有內臟出血,主要表現為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常伴有視力障礙)和顱內出血。
皮膚、黏膜出血廣泛而嚴重,且不易控制。病程中幾乎均有發熱,系感染所致,常在口咽部和肛門周圍發生壞死性潰瘍,從而導致敗血癥。肺炎也很常見。感染和出血互為因果,使病情日益惡化。
2.慢性型再障
起病緩慢,以貧血為首起和主要表現;出血多限于皮膚黏膜,且不嚴重;可并發感染,但常以呼吸道為主,容易控制。若治療得當,堅持不懈,不少患者可獲得長期緩解以至痊愈,但也有部分患者遷延多年不愈,甚至病程長達數十年,少數到后期進展為重型或極重型再障。
再生障礙性貧血檢查
1.血象
呈全血細胞減少,少數病例早期可僅1系或2系細胞減少。貧血屬正常細胞型,亦可呈輕度大紅細胞。紅細胞輕度大小不一,但無明顯畸形及多染現象,一般無幼紅細胞出現。
網織紅細胞絕對值和比例顯著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低于0.5×10[9] /L,血小板低于10[5] ×10[9] /L。
2.骨髓象
再障骨髓涂片肉眼觀察油滴增多,骨髓小粒鏡檢空虛,非造血細胞和脂肪細胞增多,一般在50%以上。
再障呈多部位骨髓增生減低或重度減低,三系造血細胞明顯減少,尤其是巨核細胞和幼紅細胞;非造血細胞增多,尤其淋巴細胞增多。
慢性型不同部位穿刺所得骨髓象很不一致,可從增生不良到增生象,但至少要有一個部位增生不良;如增生良好,晚幼紅細胞(炭核)比例常增多,其核不規則分葉狀,呈現脫核障礙,但巨核細胞明顯減少。
3.骨髓活組織檢查和放射性核素骨髓掃描
所有再障患者均應進行骨髓活組織檢查以評價骨髓造血面積。再障骨髓組織呈黃白色,增生減低,主要為脂肪組織、淋巴細胞和其他非造血組織。
硫化99m锝或氯化111銦全身骨髓γ照相可反映全身功能性骨髓的分布,再障時在正常骨髓部位的放射性攝取低下甚至消失,因此可以間接反映造血組織減少的程度和部位。
人們一聽到貧血兩個字就很害怕,就會聯想到白血病之類的,其實沒那么嚴重的,再生障礙性貧血分輕重的,早早治療濕疣康復的可能,而且很大的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吧。
1.避免誘發因素
勿用抑制骨髓的藥物,重型病人加強隔離,注意皮膚、口腔、外陰衛生,感染時加強抗炎治療;血紅蛋白<60~70g/L,有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可考慮輸紅細胞懸液;有嚴重出血時輸血小板懸液。
2.免疫抑制劑
可能通過細胞毒性免疫抑制作用,去除抑制性T淋巴細胞抑制骨髓造血的作用及通過免疫刺激促進生長因子的合成釋放,促進造血干細胞增殖。其已成為再障尤其急性再障的主要治療措施之一。應用時需要注意保護性隔離和支持療法。
3.再根據出血發熱而加減
五期療法創始人認為,骨髓移植、脾切除等只能控制和維持再障的病情,而不能根治;血細胞的生成主要是依靠五臟六腑吸收食物的精華而生成;終治愈再障。
以上就是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方法,希望給各位家長一些意見,寶寶們的健康是我們的幸福,所以家長們要多多了解再障的治療方法,提早發現提早治療。
結語:通過上文的描述,想必大家對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了吧,再生障礙性貧血不是一般的疾病,對于它的治療也應該有一個特定的治療方可,但是治病不如防病,所以我們要能夠及早的預防疾病才是關鍵的。